健康长寿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人类研究健康长寿几千年,各种“长寿秘诀”几乎都近似于“哥德巴赫”式猜想。我们经过几十年研究发现,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在于膳食平衡,其次是适当运动。寿星能够健康长寿,很可能是恰巧进行了科学的食疗,如果把这种巧合进行科学的概括,就可以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通过科学的个性化食疗来调整膳食平衡是健康长寿的最佳方法。另外,还需要进行适宜的运动,并且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何才能吃出健康长寿来?我国古代对饮食的研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它把各类食物的营养作用分析得较透彻,并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补”的科学思想。古人多把养生和食疗、食补综合在一起研究。皇帝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疾病上,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治疗疾病上,就如同人渴了才去挖井,到了战场才去制造武器,岂不太晚了!这种以预防为主的辩证观点,非常符合现代科学膳食的理念。
孔子对“吃”也十分讲究,虽然他一生安贫守礼,不追求享受,反对奢华,但对“如何吃”却非常重视。他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为了减少食源性疾病,孔子提出许多饮食禁忌,如“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是脯不食”。所谓“色恶,不食”即指颜色不正的食品不能吃,因为许多食品在腐败时,颜色都已发生变化;“失饪,不食”指烹饪方法不当的食品不能吃。例如在烹饪中加热的温度或时长不够,食物没有得到充分杀菌消毒,这对人的健康很不利;“不时,不食”,指在不适宜时间取得的食物不宜吃。譬如没有等到水果成熟就拿来吃,很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割不正,不食”,是说不按正常规律宰杀或切割的食物,不应吃。例如宰杀,没有先行放血,必将影响肉的感官性状和卫生质量;“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可以不限量的饮酒,但不能喝醉;“沽酒,是脯不食”,是说从小作坊买的酒和熟肉制品不宜吃。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这些“吃的理论”,对现代人也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其后历代皆有美食家、食疗学者等对饮食与健康长寿方面作逐步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被秦始皇尊为相父的宰相、大政治家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的养生长寿论述中提到,若要长寿,就要在饮食上去掉“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他认为饮食中这五味过多、过于强烈,对健康是有害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提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总之,我国古代研究饮食与健康长寿的人士很多,有帝王将相,有骚人墨客,有僧尼道人,也有炼丹术士。著作极为丰富,内容也极为繁杂,需要我们现代人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发扬光大。当大家对“吃”有了一定了解后,就从现在开始,拟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案吧。一份全新的健康饮食计划,将会使人浑身充满活力,而且情绪的波动也不再那么强烈了。如果长时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使患病的几率降低,而且还能“吃”出延年益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