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在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译文:所谓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为常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会偏爱;对自己厌恶的人会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会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偏见。因此极少有人能够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嫌自己庄稼的壮。”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

  偏心的祸害

  “齐其家在修其身”,是孔子的精神。

  春秋有一段历史,“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后来,共叔段让扩充地盘,招兵买马,准备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在鄢城打败了段。战后,庄公就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颍考叔出主意说:“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挖了地道去见武姜,恢复了母子关系。)

  郑庄公对母亲和兄弟用手段,仁人之道完全破坏了,把风气开始带坏了。所以春秋几百年来,社会人伦次序混乱。引发这段历史的根源是郑庄公母亲偏心,偏爱庄公的弟弟。

  为什么说起这段故事?作为一个领导人,手下有很多人,或者做父母的,有两三个子女,没有不偏向的,真正做到绝对无偏,普天之下,这样的贤圣父母,不可多得。

  温柔乡

  司马光有两句话,“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做人要从大处着眼。但是你们不要在小地方就不留心哦,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闯大祸,这个潜因埋伏在薄弱的地方,很微小的地方。“智勇多困于所溺”,“溺”就是偏爱,偏差。一个大智大勇的人,常常对儿女对亲人有所偏爱,下不了手,智慧用不上,力气也用不上。

  我读历史,经常替古人流泪,有许多的领袖、帝王,做了错误的事,心里其实很可怜,因为源于“智勇困于所溺”。譬如唐明皇,上半生堪比唐太宗,推翻了韦后,武则天的媳妇,韦后跟武则天一样,厉害得很,唐明皇起来自己清理了朝纲。但是到了晚年有些糊涂,人家都说因为杨贵妃迷昏了头,这是书生对历史看法,唐明皇没有那么笨,一个女孩子就把他迷昏了头?不见得。就像清朝名仕龚定庵(龚自珍)讲的两句话,“设想英雄迟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一个大英雄,能够统治天下,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没事情干,他打打牌打打球,玩玩女孩子,也有的女孩子玩玩男孩子。英雄老了,只好住在温柔乡里。你看明史,看似风流乱讲话,其实也是真实的道理。

  唐明皇到了安禄山造反,自己逃难逃到半路上,想,哎呀自己没有助手,连个李林甫那样的人都找不到了。历史上认为李林甫是坏宰相。旁边有个大臣,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委员,讲,皇上啊,李林甫是坏人哎。唐明皇说我也知道他坏。监察官讲,你也知道他坏啊,大家以为你不知道。皇上说,我怎么能不知道呢?检察官说,那你怎么还用他呢?皇上说,一般人有他的坏,但没他的本事,我还能用谁呢?等于家里螺丝刀破了,也只好用这把螺丝刀,因为夜里找不到一把新的,你说他怎么办?

  所以读多了历史,才晓得做人做事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容易。乡下人爱议论政府怎么样怎么样。我说这政府是什么东西啊,政府是两个字,像我们这个房子一样,是空的。政府里头办事的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哎,是个人,送进政府来工作的,如果家庭教育没有教好,能全怪政府吗?皇帝也知道李林甫坏啊,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人,用谁呢?做皇帝、领袖的人,宁可用会做事的坏人,也不用又老实又规矩的乖屁,因为什么事都办不了。

  疏不间亲

  不要因为某人做过一点好事情,就认为他是个好人,更不要因为某人做了坏事,就整个都把他看坏了。不管修身,齐家,乃至做一个小领袖,都需要如此。

  所以,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人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

  “故谚有之曰”,“谚”就是乡下人的土话。“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中国人有两句土话:“儿子都是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的好”。你要做人家的邻居,看到人家孩子坏,不能讲哦,没办法,人家的父母明知道坏,还会觉得是好儿子、乖儿子哎。

  “疏不间亲”,诸葛亮引用古人的话。你介入人家家庭之中,是非好坏,皆不能讲。我经常告诉年轻同学一个经验,碰到两夫妻吵架,走远一点,决不能劝。我十几岁的时候,傻啦吧唧的,有同学结了婚两夫妻吵架,吵到我前面来,我想帮他们两个圆好,告诉他太太,那位老兄他就是这个毛病,他不对你对,让她消消气嘛。然后,又劝那个丈夫,女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哪里不好。他们两个第二天好起来,太太告诉他,某人都讲你不好,他也告诉太太,某人也讲你不好。最后倒霉的是我,变成两面不是人。这个叫“疏不间亲”。因这一件事情,读懂了这一句话。骨肉之间没有办法,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两个打得头破血流,两个到底是夫妻,三天以后,两个还是搂着大膀子在路上走呢。家人父子之间,没有是非,只有情感。所以当家长难,一个人绝不晓得自己的子女坏。所以以后,你们当家长的注意,因为我发现这个时代许多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家长应该负大部分责任。

  “人莫知其苗之硕”,自己种在田里的稻子,不晓得长大,因为特别希望长大,每天到田里看看,还是那么高,其实它天天在长。站在面前的看不见,所以说一个人再清醒,自己身边人的过错往往看不见。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齐家之道就在修身,言传身教,上梁不正就下梁歪。

  (此文通过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兰溪根据南怀瑾生前讲座资料整理)

  文|南怀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