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浓妆 体验国粹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粹,京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3-11 11:05
我不是戏迷,更不是票友,粉墨浓妆身披戏袍站在影楼镜头前的全部动力源于发生在身边的一段浪漫。
好多年前,公司有位大姐去粉墨浓妆京剧影楼拍了一组戏装照。那本美轮美奂风姿绰约的国粹造像在公司传来传去,不仅为同事们频频称颂,更收获了顶头上司——痴迷中国文化的德国老板热烈赞赏。在公司的周例会上,这位金发碧眼的老外竟然把一次戏装照相的美丽追求上纲上线,转成了人品的评价:“喜爱自己民族精粹文化的员工一定是优秀的!”
后来,这位大姐被公司派到国外培训,回来后担任公司重要项目的执行经理业绩优异,再后来……她成了德国老板的夫人。
化妆
激动人心的国粹体验从脸上开始。
化妆老师对面坐下后,盯着我的面庞看了好一会儿,大声喊了起来,这是多好的化妆脸型啊!
不管人家是不是有意安抚,反正那一瞬间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开始化妆。打底彩、定妆、打荷花胭脂、画眉眼……化妆师一丝不苟,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我突然想起了同事大姐对这个过程的感触:“你就觉得自己的脸变成了一张画画的纸,任由人家勾勒描绘,直到那浓墨重彩的脸谱作品出现在镜子里。”
跟着梳头。勒头、贴片子、勒网子、勒水纱……京剧演员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开始在眼角额头真切体会。勒头需要力道,否则眉毛吊不起来。望着在愈来愈紧的带子下龇牙咧嘴的我,影楼工作人员说只用专业戏曲演员勒头的五六分劲儿。这种做个样子拍照可以,但要演出就不行了——身子一动,头上的装饰噼里啪啦往下掉就麻烦了。呵呵,虽然勒得有点头晕,但还能忍受。
然后戴头面。插泡子、绑线尾子、戴盔头……好几个工作人员围着我,一样一样上头上身装饰着。甭说,簇拥来簇拥去的还真有点当“角儿”的意思。
化妆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可过程并不枯燥。
化妆室里,咿咿呀呀始终飘散着名家京剧唱段,那极有感觉的抑扬顿挫为这个陌生却又新鲜的化妆体验过程涂抹上浓烈的国粹味道。而那化妆师对每个程序的简短介绍更是让人心动不已。如同徜徉在京剧脸谱的瑰丽天地中,恰到好处响起导游的景点介绍,增长见识,引路指向。
其实对博大精深的京剧来说,那些让我感觉很是解渴的介绍仍旧是皮毛。生、旦、净、末、丑各具特色,画脸勒头都不一样。而脸谱中的各色油彩塑造人物寓意各异,含义不一。黑色正直无私,红色耿直忠义,白色奸诈多疑,蓝色刚强豪爽,黄色骁勇彪悍……
望着镜子里自己那张五颜六色的脸,好有成就感啊!
行头
站在高大的戏装柜前,我愣住了。上百件手绣戏装整齐排挂,陈列出一个丰富多样瑰丽斑斓的世界。
一件件挑开来,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而伴随这些华丽行头依次映入眼帘,那些多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各路名角逐一“款款而来,呈现面前”——《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霸王别姬》里的虞姬,《白蛇传》里的白蛇,《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凤还巢》里的程雪娥……
跟化妆时一样,你在衣服架子前撩着戏装一件件往身上比对,身边影楼的工作人员随着逐一介绍。这京戏行头犹如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讲究说道多极了。
单说那种海水江牙腾龙的蟒袍,人物身份不同,颜色和图案也差着样呢。
皇帝皇后穿黄蟒,王爷、贵妃、王子、驸马爷只能穿红蟒。包公是黑蟒,关公就变成了绿蟒。
蟒上那龙的样子也是因人而异。有团龙、行龙,还有上下翻飞的升降龙。
“不怕穿破,就怕穿错。”要是不了解这里面的道道,把图案弄差了,让人笑掉大牙不说,连皇上也得从地底下坐起来问罪——朕何错之有?被尔等降职?!
流派不同,行头也跟着变。
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唱杨贵妃,可是身上穿的蟒却各具特色。
就是梅兰芳先生演的杨贵妃,时期不同,扮相也不一样。像这些京剧泰斗有“特权”,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修改角色的行头。
比如《霸王别姬》是出老戏,行头早有规制。等梅兰芳演的时候,就把虞姬按照自己的想象给重新“包装”了一番。从头上戴的如意冠,身上披的鱼鳞甲,甚至到胸前挂的大锁,梅先生都自行设计,精心装扮。
行头上的“推陈出新”意味着对角色有了独特的理解,也使表演更个性化,这大概就是名家的感觉吧。
影楼有的行头是按照顾客的需求添置的,比如红帔。
红帔是戏里面新郎官和新娘子穿的行头,像《金玉奴》、《薛香菱》戏里都有。这种行头颜色热烈,感觉喜庆。有的新婚夫妇认为婚纱比较俗气,专门来这里穿着红帔照了一组照片,当自己的结婚照挂在家里。
还有的戏装影楼制备了行头,但并不受欢迎,被常年冷落。
《苏三起解》里苏三的行头,从挂出来就没有几个客户问津,“点击率”极低。据分析,苏三,风尘女子,属负案在押人员,这两条就够可以的了,再加上素衣青裹、披枷戴锁,临了手里得还拄上一根棍子。如此身份,这般打扮,彩头自然好不了,即便戏迷票友来着装过瘾也难以生受。
除了苏三女士,陈妙常似乎也不太行。
出家为尼的陈妙常与寄住在妙贞观中的书生潘必正相互倾慕,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传奇,《秋江》的故事让人百感交集。
尽管人妙情妙故事妙,可却没人愿意在相机镜头前面做尼姑。所以,陈妙常师傅那身缀着立体斜方格的大坎肩一直挂在柜子里没人愿意披,成了影楼行头柜里从未使用过的“压柜之宝”。
尽管心里已然定下几个角色,可到了影楼依然要把所有戏装比划一遍。这跟逛商场在柜台前试服装一样,虽然不买却要一件件往身上套,就为过足那份瘾。
身段
与一般写真婚纱影楼不同,京剧影楼摄影棚里除了摄影师灯光师,还有一位重要的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现场“身段指导”。
给我做指导的刘老师可非等闲之辈,演了大半辈子戏,资深京剧演员,可谓是专家里的专家。
上学的时候,咱也是学校里能歌善舞的艺术骨干,可穿着戏装站到镜头前,一切都变了,手脚脖子僵得不行,眼睛也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了。
京剧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要到位准确满带感觉。
具体到角色,那一个个瞬间凝固的造型姿态则饱含着丰富的戏剧故事情境和人物情感内容,可不是随随便便摆出的戏装“POSE”。
穆桂英背负令旗手执冠缨的威武造型是统领三军、挂帅出征、大破天门阵的英姿飒爽;杨贵妃步履蹒跚醉眼蒙眬是百花亭前饮酒赏花的愁肠百结;白素贞举伞回眸是断桥初遇许仙的一往情深;王宝钏举目远眺是破瓦寒窑前对薛平贵的深情思念;孙玉姣门前绣花引来傅朋遗镯定情……
在一幅幅精美的场面背景前,刘老师不仅反复为我作造型示范,还为我讲述剧情角色的情境心理,从形似到神往,带我一步步走进所饰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有几次,我甚至故意不把动作做到位,就为让刘老师多给“说说戏”。她那绘声绘色、连白带唱的造型示范实在是太迷人了。
从穆桂英到白素贞,从梁红玉到虞姬,从王宝钏到孙玉姣……那一次次形神兼备的深入体验让我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感受从未有过的艺术震撼。
随着摄影棚里聚光灯一次次闪亮,我的戏装拍摄也渐入佳境。
拍着拍着,我突然意识到,原本让自己着迷的那些戏装照片其实只是个美丽的引子,真正让人享受的是这个难得的体验过程,是蕴涵在那一幅幅戏装照片背后的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是中国国粹历久弥新的巨大魅力。
原以为拍摄戏装照片是喜爱京剧的中老年人的专利,后来了解到,来到粉墨浓妆影楼拍照的大部分顾客都是年轻人。在他们眼中,京剧不仅是熠熠生辉的国粹瑰宝,也是韵味十足的时尚追求,更何况还可以通过化妆、穿戴行头和造型拍照的过程收获体验呢!■
By 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