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11位教师撑起一座村小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四川,教育
  • 发布时间:2013-07-05 15:38

  即便是硬件设施完备的“史上最牛”的村小,也面临着师资缺乏和资金匮乏的发展困境,11位教师能够支撑起一座村小,但他们能托起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吗?

  “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这是今年5月,审计署发布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结果公告中的数据,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并且主要集中在初中学校。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之一。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共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

  如今,村小,这个无数贫家学子曾经寒窗苦读的启蒙之地,正极度萎缩。

  探访“史上最牛”村小

  很难相信坐落于四川省江油市方水乡的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就是一所村小。它位于风景秀丽、享有“水果之乡”称号的全国新农村示范点--白玉村,由大型民营企业汉龙集团捐资修建,校园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教学楼、图书室、仪器室、音乐室、多功能室一应俱全……

  五年前,在汶川大地震这场惨烈的灾难中,这所学校受损极轻,师生无一伤亡,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希望小学”。随着媒体的深入关注,白玉汉龙希望小学的建设过程也浮出水面:几年前,汉龙集团在四川绵阳地区捐建了五所希望学校,白玉汉龙希望小学是其中投资最多的一所,总投资170万元,汉龙集团捐资80万元,江油市投资近40万元,绵阳市投资20万元,学校和白玉村也筹了一部分款,最后还欠下了23万元债务,在2007年底由四川省财政直接支付。

  白玉汉龙希望小学的前身是白玉村小学。在2002年,这所有着20多年历史的小学与广义村小学、宝塔村小学三校合并,最后更名为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学校以前设有食堂,也是2002年修建的,现在停用了,因为设备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和要求,校长何玉峰向《小康》记者介绍,如果重新开设食堂,就要重新购置设备,需要几万元钱的投入,现在,师生每天的午餐是从方水乡中心小学送过来的,5元钱一份,有一荤一素两个菜。仪器室、音乐室等,是今年才到位的,在江油市实施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利好政策下,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得到了三万元的资金,得以添置了这些设备。

  毫无疑问,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到现在看来,依然可以称得上“牛”字。但校长和老师们却仍然有一些担忧。

  “超编”的教师队伍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何玉峰感觉最大的难处就是师资缺乏问题,“师资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由于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距离绵阳、江油、安县都不太远,有些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庭,就会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白玉汉龙希望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都开齐了,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科目,开齐课时。学校现有学生近90名,教职工12人,除了门卫,另外11人全是教师。

  《小康》记者在教学楼内发现,每个年级均开设了一个班级,但是班级编号却略有不同,除四年级的编号是四年二班外,其余年级都是三班,何玉峰介绍说,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和中心小学统一编排班级,“我们两个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会把老师集中在一起,但平时,两所学校的老师并不兼顾另外一所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因为两所学校相距较远,而且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

  11位专职教师撑起一座村小,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担任校长的何玉峰每周还有10课时的教学任务,他负责教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和科学课。

  1987年参加工作的何玉峰今年46岁,毕业于江油师范学院的他已当了26年教师,最早在一个矿山企业开办的子弟学校工作,在山区扎根了十几年,直到2005年才来到白玉汉龙希望小学。

  “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44岁。”何玉峰说,每个老师都要承担至少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每周的平均课时达到15节左右。《小康》记者在校长办公室书柜上贴着的教师任课情况表上看到,课时最多的郭洪地老师教一年级的思品、美术、写字课和六年级的语文、思品课,同时还要带一、二年级的活动课和六年级的班会课,每周要讲16个小时的课。郑胜惠是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三十来岁,承担着一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此外,她还要给四年级的孩子上信息课,教五年级的孩子写字,教六年级的孩子画画,周课时数达到了15节。

  何玉峰看着这些工作量、教学难度都比较大的老师们,常常觉得很“心疼”,但学校没有招聘教师的资格,人事方面,都由江油市人事局统一招聘之后,划拨给教体局,何玉峰只能向教体局“叫苦”,但结果却是被告知学校教师已经超编了。不过,这一点,何玉峰倒是也承认,他说按照规定,根据学生人数和班级数来配比,确实超编了。

  “能生存下来已经不错了”

  师资缺乏的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幸好得到了西南科技大学的帮助。学校门口,竖起来的“西南科技大学课外辅导基地”的白底黑字大牌子,甚至比牌子上面悬挂的黄底红字的“白玉汉龙希望学校”的小铜牌子更加醒目,校长的办公室里还有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分团委送来的“青志活动基地”的匾牌,以及政治学院送来的“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的锦旗。

  大学生在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得到实践机会的同时,这所村小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何玉峰特别提到了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对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做出的贡献,“他们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来我们这里教孩子们绘画,对于村小来说,我们的文化课老师不缺,主要缺的是艺体方面的老师,所以他们填补了我们的不足。”

  让何玉峰有些过意不去的是,学校无力出钱给这些大学生们提供哪怕是一点点的补助。“学校运转经费全靠国家来负担,学校要发展,靠国家给的那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师资之外,让何玉峰比较头疼的是资金缺乏,国家按照平均每个学生300元左右的标准给学校提供补助,白玉汉龙希望小学可以拿到的经费只有两万多元。“水电费是一大笔开支,去掉了这个,剩的钱就不多了,必须节约!”何玉峰说,还有一笔不能省的大开销,是教师培训费用,“每个学期每位老师基本上都要外出听课,有的就在江油,有的要去绵阳,还有的要跑到成都,而这些都要花钱。”

  虽然学校面临着师资缺乏和资金匮乏的尴尬与困境,但何玉峰却比较知足,一是因为老师们都非常认真、敬业,教学质量年年攀升;二是因为他能看到希望,2011年,在一系列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江油市教体局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强化村小管理的文件,从制度上保障村小的办学质量,并出台了《村小公用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2010年底还第一次将村小纳入教育质量表彰范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后,原来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的方水乡,现在只保留了白玉汉龙希望小学这一所村小。“能生存下来已经不错了。”何玉峰说。

  (《小康》实习记者武志泉对本文亦有贡献)

  四川农村教育现状与困境

  农村教育面临的三个最严重问题: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紧缺、政府教育投入少

  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提高教师水准

  撤点并校的最大忧患:一些学生家庭住址距离中心学校更远,增大了安全隐患

  教育孩子面临的困境:自己没有文化/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叛逆不听话/和孩子沟通少……

  (感谢志愿者钟稷、曾维玲、周玉瑾等在四川提供的问卷调查支持)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四川江油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