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轿车:未来可期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1-22 11:29
  中国乘用车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辆桑塔纳正式上市开始的,到目前只有短短的20年左右的时间,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化更是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相比德美的百年汽车发展,我们现在只算是探索学习期和打基础的阶段。若要做强自主品牌还应从最基本的动力技术及产品结构搭建开始。

  动力技术

  动力技术层面,国外成熟企业已经做到拥有完全自主的发动机技术并形成了一套最优化的动力总成搭配方案。奥迪的2.0升TF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直列四缸DOHC发动机,连续几年入选全球十佳发动机行列,这是第一台把涡轮增压与FSI结合到一起的发动机,从1800转到5000转,能一直保持207磅一英尺的扭矩,超过了很多六缸发动机的水平;福特的2.5升直列四缸HEV发动机,装配了此发动机的福特混合车EscapeHybrid是全球最省油的SUV。在电子油门、可变气门扬程等科技的帮助下,将混合动力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搭配全新六速自动变速系统,拥有0.423km/L燃料节省效果。可见成熟的汽车企业都着自己专属的发动机技术以满足汽车产品的最起码的行驶要求。

  一汽轿车相比国外企业起步晚,底子薄,但是脚步走的比较扎实。它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研发自主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2007年,一汽轿车的大连发动机公司建成,该公司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生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最新研发的排气量为1.8和2.0升EA888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标准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09年年中,一汽轿车发动机厂已具备量产自主ET3发动机的能力,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2009年年底,发动机厂扩建。一汽轿车拟利用现有土地、厂房及公用设施,在原发动机厂院内建设总投资5.33亿元的V6发动机项目,以满足公司对中高级轿车动力总成的需要。在引进大众和马自达技术之后短短的几年就已经完成自主发动机的试产,并扩建V6发动机产能。一汽轿车的发展思路值得所有自主品牌车企借鉴。

  产品体系

  产品体系层面,国外的成熟企业企业已经做到了产品成体系,成规模。比如,奥迪的A系列车,轿车的A1—A8,SUV的Q3、Q5、Q7等;宝马的1系、3系、5系和7系,SUV的X3、X5、X6等,这些产品都是出自一套成熟的成产平台,统一的技术和检测标准,做到了标准化以保证量产的规模和质量,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宣传费用得到了节省,并且给消费者灌输了成套的品牌理念,使产品经久不衰。

  一汽轿车的奔腾B系列产品可以说是很好地学习到了这些成功企业产品体系架构搭建的精髓。在推出奔腾B系列车型之前早就“谋划”好了其完整的产品线体系。即以“B”为产品系列标识,按照系列车型的大小,由小到大划分为3系、5系、7系和9系等产品系列,分别以30、50、70和90等标识命名。随着产品线逐渐丰富,奔腾品牌影响力和价值空间亦将获得极大提升。从B70车型2006年8月上市到B50车型2009年5月的上市,再到2009年9月2010款BT0的正式推出,奔腾都会按照既定的新车推进计划进行B系列产品的延续。目前自主品牌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奔腾,其他品牌都只是星星点点的开发单款车和单款改款车而已。可见一汽轿车的产品推进模式正在向跨国汽车集团靠拢,完整产品体系渐现雏形。

  中国乘用车起步的特殊背景注定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要不断的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下功夫。一汽轿车的奔腾B系列产品是自主品牌轿车的典范,无论从技术、产品和市场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但是与外资品牌还有不小的差距,若要打造精品奔腾产品,一汽轿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