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正事”

  面对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在6月不断攀升至创纪录的13.44%,央行却一直对资金市场各方的哀叹保持着罕有的镇定甚至冷淡,攥紧流动性的态度让“央妈”换脸为“后妈”。

  某持央行立场的人士表态:“凭什么我要放水,你们拿了钱又不干正事。”是否“干正事”大概成为了此番监管层确定行动路线的新指针。

  2013年初,美国银行业市值约为1340亿美元,与中国银行业的市值1320亿美元大体相当,但美国银行业2012年度净利润只相当于中国同行成绩单的五分之一。要知道,11家A股上市银行2012年度净利润总额可是占到A股全部约200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2%。

  与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度有1,212家A股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占净利润50%以上,除银行外的其它上市公司盈利总体情况是明显下滑的。如果有人认为央企能够幸免那就错了。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调研海运和钢铁等“巨亏”行业时,中远等央企就明确提出自身融资成本是国外同业的好几倍;更有北方重工公司通过艰难研发打破了Wyman Gordon公司对万吨级挤压技术的垄断,使得国内 P29无缝钢管进口价格从14万/根骤降至2.5万/根,可企业每年须支付的近4000万银行利息却使后续产业化步履维艰。

  央企尚且如此,数量庞大的中小民营企业之境遇则不难想象。今年一季度末的M2与GDP的比值已增至近200%,这意味着间接融资效率低下、大量货币存量并未渗入实体经济——高昂利差、繁杂收费、表外空转、资金错配无情地耗费着原本充裕的流动性,或许这些就是前述“不干正事”之说的由来吧。

  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乔布斯?为什么中国没有iPhone那样至善至美的工业产品?张维迎教授曾批评国有企业的重要外部性之一就是严重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

  与其说国有资本堵住了中国人成长为企业家的道路,不如说某些坐地收钱的商业机制长期存在诱使国人丧失了企业家的雄心。美国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的风尘女主角曾这样表达对金融掮客男主角极其优越生活的不理解:“……你的工作并不生产任何东西(does not produce anything)!”我们不禁要问:金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了实体经济的主宰?实体产业空心化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平衡,它更关乎一国的前途乃至命运,否则奥巴马也不会把“制造业的复兴”看作是美国重返繁荣的关键。

  如果中国的银行是水库,那么下流两岸早已祈天良久,令人望眼欲穿的甘霖并非来自居高临下的开闸放水,而是对蓄水灌溉系统优化重建的预期。央行的新姿态无疑表明,新一届决策层出手调整的是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力争实现的是金融服务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来面目。

  文/余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