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P6

  “我们站得会比苹果高。”华为如此定义最新款Ascend P6手机,华为虽然近两年在宣传产品上一贯高调,似乎这次,他们当真了。

  一个重要的信号

  华为需要一部能够“跳出米缸”的手机,P6就这样被“选中”。

  像过去一样,华为喜欢将溢美之词“迸射”在华为的每款手机上,无论是P1还是D2,都希望销量能超过“千万级”。不过,都没有实现,这甚至影响了消费者BG负责人去年年终奖的发放。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21CBR》记者,华为此前并不是很有自信,还是过多地依赖运营商体系,强调原有主渠道价值和出货量的数字,社会营销推广力度并不大。“而余承东的‘米缸老鼠论’是一个思维上的真正转变。”

  所谓“米缸老鼠论”,是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对华为手机“有量无品牌、品牌低端化”的焦虑性表达。余承东说:“(老鼠)长期在米缸里吃米,吃得很舒服,米的高度却越来越低,最后永远跳不上去了,等米吃完后也死掉了。”余承东去年大幅砍掉低端手机业务,引发了内部的大争议大变化。上述业内人士说:“最迫切的是,华为需要一部能‘跳出米缸’的手机。”

  P6就这样被“选中”。除了宣传“世界最薄、最自拍、最好的设计架构、最大的研发投入”的高调外,华为围绕P6的营销费用前所未有地增长,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这好比牌局上抓到一手胸有成竹的好牌,就很有底气地不断推高押注筹码。

  华为终端公司副首席营销官(CMO)邵洋(CMO将由赵科林兼任)对《21CBR》记者说:“营销费用肯定将大规模增长。”未来两个月,P6在西欧区的营销费用为2000多万美元,中国区的营销费用高达9000万元人民币。P6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销量目标是1000万部。

  “目前在我们自有电商Vmall上已经有了370万次预购,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纪录。接下来将是运营商渠道的铺货,以及其他电商和社会渠道的进驻。”按照华为的渠道分布预计:P6在社会公开渠道目标销售占30%,电商渠道占10%,运营商渠道占60%。华为还计划今年猛增1000家加盟店,以提高P6的销售强度。

  在销售策略上,邵洋意味深长地谈到三星,三星的Power Marketing(强力营销)模式是最凶悍的,就像狂风暴雨来袭,所有可以使用的广告牌都照单全收,用高营销来支撑高价格,形成高利润。三星一个季度的盈利是80亿美元左右。当年的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HTC、苹果,即便是处于行业霸主地位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做过。

  华为是不是觉得三星是条值得效仿的路子,所以P6的营销费用才会大规模扩张?邵洋断然否定:“我们不是这种模式,华为目前的品牌无法支持高价,华为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三星一年的广告费是125亿美元,折合在每台手机(包括非智能机)的广告费大约是200—300元人民币,这太贵了。”邵洋认为,华为应当比过去更进取一些,“广告投放至少保证对华为手机感兴趣的人会来购买。”

  但这话背后另有玄机。

  位移下坠的市场

  那些高利润区的公司将受到惩罚,而高成本线的公司则受到奖励。

  玄机同P6的定价有关。

  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一般都在3000元之上,iPhone 5、Galaxy S4、新HTC one,Lumia 920,概莫能外。但是P6的国内定价仅为2688元(欧洲建议零售价为449欧元),国内价格远远低于华为曾经的旗舰手机定价。

  邵洋的解释是,“高而不贵”一直是华为的思维方式,伙伴的平衡性因素很重要,华为乐意听取运营商的定价意见。例如,百思买在英国的合作伙伴Carphone Warehouse需要平衡三星这样的强势供应商,就将华为手机定在较低价位,并配合大力度的资费补贴,优先推销华为手机,从而消解三星的话语权。华为视之为机会。

  这意味着华为的机器制作成本占总价格的比重要远远高于三星,利润空间很窄,即成本线很高。在一个需求强势市场,它看上去有点被动,是很大的劣势,因为它没有像三星那样“吃尽”消费者需求。但如果是一个需求饱和市场,它花在机器配置材料上的成本,则构成了意想不到的竞争力。

  一位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整个行业都认为2013年依然是智能手机“需求井喷年”,但变化正在发生。国际数据公司IDC乐观估计,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9.186亿部。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在高需求的假设下,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竟然大规模下跌。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惊讶地发现,均价已跌破300美元,环比整整下降了10%,这是非常罕见的。

  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师Neil Mawston在一份分析报告中忧虑地表示:“高需求假设是否已不可取?”如果市场的容量已经饱和的话,那么新增的需求只能靠价格下跌“榨”出来,就是常说的“创新放缓、以价换量”。

  它背后的含义丰富而辩证。那些高利润区的公司将受到惩罚,而高成本线的公司则受到奖励。当三星发现疯狂投放广告也无法拉动高价智能机销量的时候,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价。而降价加上原有高投放的广告策略,腹背受敌,人们就会快速调低三星的未来利润预期。

  股价总是未来的折现。仅仅6月份单月,三星股价暴跌12.7%,市值蒸发253亿美元。平心而论,三星的业绩算是靓丽:4至6月这一季度的运营利润为9.5万亿韩元(约合83亿美元),同比增长47%,Galaxy S4的销量也不错。但是股价却是令人困惑地惨跌,原因只有一个,投资者不看好呼风唤雨的“三星模式”能继续在饱和市场上笑傲江湖。

  而HTC像三星一样对新HTC one定出高价(S4的官方售价为5199元,新HTC One为4888元),但又不像三星那样用很高的营销费用来支撑,在“价格位移下坠”的市场预期下,无比惨痛。跟一年前相比,HTC股价跌去了83%。

  国货逆袭开始?

  国产机将最好配置的机型拉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区位。

  风向变了,游戏开始变换玩法。

  去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市场饱和态势似乎正在形成,以价换量的玩法开始成为主流,而这是中国厂家最熟悉的玩法。

  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虽然三星在中国市场以17.3%的份额领跑,但是第二名至第五名竟然都悄悄变成了中国厂商:联想、酷派、华为和中兴。苹果已经落到了第6名。

  试想,如果旗舰机型的价格轴线都开始向下移动,这可能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分区策略可以应对的。

  关于苹果,流传着年内推出廉价版iPhone的计划。而三星已有Galaxy系列的中低端版,比如Galaxy Grand、Galaxy Style、Galaxy Mini。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国产机已经将最好配置的机型拉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区位。创新乏力和市场饱和慢慢抹平了品牌鸿沟,高成本线的厂商会在中国得到奖赏。

  零散的、局部的、适应型的创新将是主流。华为创新产品Dream Lab总负责人、P6项目首席设计师伍国平告诉记者:“P6极致轻薄的设计就是采取了中国最传统的折纸形态,这是我们独创的。”而华为终端云业务部总裁黄冀对记者说,华为年初推出的Mate手机,就是与天猫和聚划算合作,利用后者进行手机消费行为数据的大面积用户调研后,才确定了产品定位和售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是国内智能手机企业首次试水C2B模式。黄冀认为,C2B模式是未来的趋势,但更多机会不是在硬件而是软件上,“华为成立开发者联盟,让用户定制的应用越来越多,真正参与进来,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这才是C2B。”

  P6在伦敦发布前,华为终端在Youtube上放了一段预告片:一群人在某个隐秘处把一个带有华为LOGO的盒子交给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这个男人带着盒子一路跑酷,经过全球各大城市标志性地点,最终到达华为P6发布会地点——伦敦Roundhouse剧场。预告片的镜头语言让人联想到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作品《罗拉快跑》。那部电影的开头字幕引用了英国诗人T.S.艾特略的话:“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

  对中国手机厂商来说,这是句不错的箴言。

  文/本刊记者 陈识 唐学鹏 制图/阿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