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新寡头?

  6月20日,美国3D打印机公司Stratasys收购MakerBot,Stratasys又一次“化敌为友”。早在2012年4月,Stratasys完成了与以色列公司Objet的合并,新公司市值达到30亿美元,一举超越老对手3D Systems。

  连续2次收购,Stratasys稳坐全球3D打印机市场的榜首。让人头晕目眩的3D打印机行业,一定会有几家从“灌木丛”中走出,问题是,哪一天谁可以先成长为大树?

  “玩具青蛙”

  3D打印的核心技术,发源于一位父亲为女儿制作的玩具青蛙。

  Stratasys创始人Scott Crump,受化学工程师和企业家的父亲影响,从小对科技与商业怀有浓厚兴趣。1988年的一天,他决定亲手为女儿制作一只玩具青蛙。这对学机械工程、做过焊接工的Scott不是难事,但这次,他决定来点不一样的新鲜“玩法”。他把聚乙烯和蜡烛混合物装进喷胶枪,通过一层一层堆叠做出青蛙形状。

  因为这只玩具青蛙,Scott发明了FDM技术,也就是目前3D打印最核心的熔融沉积成型技术。1989年,他获得了FDM技术的专利。同年,他成立了一家名为Stratasys的公司。

  在成立之初Stratasys吸引了公众注意,但是作为初创企业,Stratasys的客户与市场开拓依然困难重重,而定价高达13万美元的产品更使得它无人问津。

  1996年情况开始出现了好转。这一年,Stratasys推出标价5万美元的产品,这是第一台价格低于10万美元的3D打印设备。Stratasys的营收从1995年的1030万美元增长至1997年的2960万美元。此后,Stratasys不断推出更加便宜的产品,并打造出了3个不同定位的品牌。

  成立23年,Stratasys共卖出20000台设备。事实上,这些打印机大部分是过去三到五年里卖出去的,也就是说Stratasys终于要迎来3D打印设备的春天。“接下来几年,我们期待可以再卖出几千甚至上万台。”Scott说,“虽然完美的3D打印离我们尚远,但它带给今天制造业的变化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2012年Stratasys的销售收入为2.15亿美元,占整个3D打印市场的六分之一左右。像每一家有野心的公司一样,Stratasys加快了自己的扩张步伐。

  与所有新型行业一样,3D打印机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也因此,这个市场的竞争还相对分散。并且,Stratasys还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紧随其后的3D Systems销售额大约为1.27亿美元。如何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确立绝对的优势,是Stratasys不断思考的问题。

  寡头的诞生

  借助并购,Stratasys将势力范围由工业应用延展至民用市场。

  2012年4月,Stratasys宣布与Objet合并。后者1998年成立于以色列,是全球最大的几家3D打印企业之一,2011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

  Stratasys的逻辑并不难理解。Stratasys公司的FDM技术优势在于材质,能够按照客户要求,使用与实际产品最接近的高强度材料进行打印。而Objet的喷墨式打印技术,则能在加快打印速度的同时,给打印品更加光滑的表面和更多的细节。“这是两种完全互补的技术,新公司拥有的技术专利达到500项,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Scott曾这样解释。

  并且,合并不仅丰富了Stratasys的产品线,还大大拓展了公司的销售市场。原先Stratasys公司擅长欧美市场,而Objet则很早就进入了亚太地区,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8000多家客户,其中亚太区的客户数量超过2500家。

  只是合并消息一出,一度让业内外人感到费解,一家发展还不错的企业为什么会甘愿被别人并购?而Stratasys又如何整合这个量级并非比自己小太多的同行?

  原来合并之前,Stratasys曾一度是Objet在美国的经销商,二者对彼此都很熟悉,这大大降低了整合的难度。

  合并后的Stratasys Ltd于2012年12月上市,上市后表现颇为抢眼,连续11个季度实现利润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一季度营收也达到了同比增长18%。但新Stratasys的行业老大地位并不稳固。对于Stratasys而言,3D打印的主要应用范围还是在工业级市场,如何过渡到更为广阔的民用家庭市场成为问题。

  而且Stratasys不仅面临着另一家3D打印上市公司3D Systems的竞争,同时还在与一些采用全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者争夺个人市场。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MakerBot,它通过出售1000美元出头的低端3D打印机、运营3D模型分享网站、开设线下体验店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个 “3D打印生态链”体系。

  显然,精明的Scott看到了MakerBot的价值,在完成与Objet合并半年后,再次出手,以4.03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MakerBot。最让Scott看重的是,MakerBot占据了桌面3D打印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大家看Stratasys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知道,3D打印设备的价格一定会不断下降的。”Stratasys亚太与日本地区总经理Jonathan说道。他还透露,MakerBot的收购完成后,将推出单价5000美元以下的3D打印机,拓展普通消费者的市场。

  除此之外,Stratasys还将借助MakerBot的扩展力进入3D生态系统中。MakerBot的在线内容门户Thingiverse.com拥有超过9万份3D产品文件信息供人们下载,并分享他们自己的设计,而这是Stratasys所没有的。

  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3D打印的过程中,Stratasys公司主要负责提供新产品的设计工程以及到生产制造的解决方案。和传统打印业务一样,Stratasys除去提供打印设备之外,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客户提供属于他们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垂直市场进行定制,比如针对教育行业、牙科行业我们都有产品定制。”Jonathan说,“我们公司内部员工也有针对每一个垂直行业进行推动的,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当中也有针对某一个行业进行垂直销售的。”

  2010年市值仅为4.75亿美元的Stratasys,通过对Objet以及MakerBot的并购,成为了3D打印机行业的领导者,公司市值约35亿美元。这让Stratasys看到了更好的增长路径。

  目前,全球使用3D设计软件的用户数量大概是500万,理论上,500万人都是3D打印机的潜在用户,而全球3D打印机的实际安装数量不过4.2万台,发展空间可想而知。未来,Stratasys也许会继续选择不断的并购扩大规模,巩固领导者地位。但愿,3D打印设备的降价趋势,不会由于寡头的出现而有所阻滞。

  文/本刊记者 熊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