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相总不和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国民党,铡王案,马英九
  • 发布时间:2013-10-18 14:50

  马英九近来高调上演“铡王案”,高层矛盾浮上台面。对比他在2005年首次担任党主席时大呼“团结”,不禁令人眼镜大跌。但熟悉国民党的人并不惊讶,有人说,自该党成立以来,其历史就似一部“内斗史”,将相之争从未断绝,几乎没有团结过。

  将相不和有历史

  早在国民党初创时期,孙中山与黄兴便有龃龉,虽革命目标一致,却多在细节之处未能调和好彼此关系,迫使黄兴远走他乡。或许那时无人能料到,这竟会开启后世长达一个世纪的内斗与出走之风。

  1925年孙中山病逝,党内争权开始。一山不容二虎,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先斩后奏,给汪精卫难堪,并趁汪出国养病期间公开发声:“我以为党政军只能有一个领袖,不能有两个领袖。如果大家要汪先生回来,我便走开。如果大家要我不走,汪先生便不能回来。”最终愣是逼迫国府主席与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汪精卫交权。

  北伐过后,蒋介石故技重施,意在北平汤山召开编遣会议,裁撤各地军阀,壮大中央军势力,却遭到冯玉祥、阎锡山等“山头”的强烈还击。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党内大战爆发,官兵死伤30万之巨。在大战期间,还充满了暗杀、收买、倒戈,最终冯阎同盟瓦解。

  挨过了中原大战及八年抗战,国民党饱经疮痍,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可党内斗争并未停歇。先是“三大战役”地方势力各求自保,后在解放军陈师长江的危急关头,副总统李宗仁强逼蒋介石下野,孙科则带着行政院奔赴广州,又上演了一次分裂闹剧。

  蒋介石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压垮国民党大陆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自己人。

  退踞台湾,稍事喘息,蒋介石却又再次祭出“改造国民党”的大旗,一举铲除“CC系”、政学系等势力。1953年和1955年,更是软硬兼施,罗织罪名先后拿下了政界重臣吴国桢和军方司令孙立人,并在60年代,压制陈诚,为小蒋出山铺平道路。以至于陈诚临终之际,没有高呼“反攻大陆”的口号,反倒是泣血授言:“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老蒋迟暮,小蒋登场,可经国、纬国究竟谁能接班并无定数。

  一向以开明著称的蒋经国,在政争谋略上显然更好地继承了其父遗风。他在“卡位战”中与蒋纬国兄弟阋墙,“南湖兵变”陷弟弟于千夫所指之境,最终登位成功。

  在掌权之后,蒋经国又同宋美龄公开争斗。他对于孔宋家族的成员表明一律拒绝往来,更不准孔宋家族在官场上牵涉所有官职与政治活动,直到过世为止才结束。

  其时,有舆论预言,国民党的高层恶斗不会因“两蒋”时代结束而终止。事实上,党内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引发了一波波出走潮。

  蒋经国逝世,其提名的继任者李登辉面临接班挑战。1990年,国民党中央爆发“二月政争”。以宋美龄为首的“非主流派”卷土重来,企图阻止李当选党主席,结果以失败告终。宋美龄于1991年黯然离开,从此不再返台,而李登辉则以胜利者的姿态亲往送机。

  与此同时,包括郁慕明、王建煊、赵少康等非主流派人士纷纷选择出走,宣布脱党,另组新党。

  李登辉即位不久,又与曾经“雪中送炭”的宋楚瑜产生嫌隙,时任台湾“省长”的宋楚瑜锋芒太健,令李感到芒刺在背。之后李便着手“冻省”,架空了宋楚瑜。

  2000年,“连宋配”破局,宋楚瑜决定自行脱党参选,遭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宋楚瑜也在大批支持者簇拥下,另组亲民党,也引发大批立委出走。

  也是在那一年,国民党丢掉在台近50年的执政权,李登辉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他被连战“逼宫”,辞去党主席之位。但他却又不甘寂寞,私下襄助子弟兵、号召党内本土派人士出走,组成台联党。后来还公开痛骂国民党,遭到撤销党籍,从此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专制理念固疾难消

  无论是统治大陆,还是经营台湾,国民党从没有摆脱过内耗的毛病。

  国民党的不团结,直接源于内部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例如,在大陆时期,国民党内公开就有汪精卫系、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应钦系、朱家骅系、孙科系、CC系、政学系和黄埔系——这个单子还可以一直开下去。

  然而,领导人却不讲调和,反而扩大和制造部属间矛盾,利用矛盾分而治之。如在财政上曾有孔样熙与宋子文之间的对立;军事上曾有何应钦与陈诚的对立;在党务方面更是不仅有陈氏兄弟与朱家骅之间,CC系与复兴社之间,还有军统与中统间,均在不同时期存在着相互倾轧的对立与争斗,这些争斗都摆脱不了高层坐视不管甚至有意为之的影子。如蒋介石在军统这一特务系统之内,就授意让李士珍另起炉灶,令其与戴笠反目成仇,在争夺全国警察管理权的问题上,戴、李拼得不可开交,最终戴笠在赶赴重庆面见蒋介石的途中摔机而亡。

  派系林立是党内纷争的导火索,追根溯源,还是党的文化基因出了问题,且始终未能得以改良。

  德裔美籍思想家魏特夫曾著有《东方专制主义》一书,其中观点或可适用于国民党。

  魏特夫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统治者,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只敢任用自己信任的人和听话的人。古代只要换皇帝,一定要把重臣驱逐,换上一批亲信,其道理就在此。这种朝廷文化,只在出了很有自信的统治者才会被打破,多半时代则是庸碌当道。

  对官吏而言,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自然要拉帮结派,互相照顾帮忙。而统治者也乐得天天搞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游戏。当老板决定要打哪一派,绝对会有一堆人抢着效忠,将对方往死里整。

  蒋介石、李登辉乃至马英九时代的党内混战,大体皆因于此。国民党虽彪炳民主,却依然奉行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理论。可以说,国民党恰恰继承了在中国专制官场里的恶斗文化:官吏们产生不出和衷共济的公共伦理,只剩下尔虞我诈。

  一斗就散一斗就垮

  当然,内斗不是国民党的专利。在台湾,绿营内的斗争也不罕见。但国民党与民进党内斗的最大区别在于:民进党内斗激烈,但是弥合性强,斗而不裂,斗而不散。国民党则不同,内斗激烈,一斗就散,一斗就乱,一斗就垮。

  前文所述,国民党多次清理门户,均引发党内“出走潮”。党争失败者或主动,或被迫,动辄出走,林洋港、郝柏村、宋楚瑜等大佬离开,最终都自立门户抢食票源,令蓝营付出惨痛代价。

  而哪怕留守党内者,也难有忍辱负重的秉性,非得假以时日伺机反扑。前有宋子文对付孔祥熙,后有吴敦义反击李登辉,都可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民党实在是内斗内行。

  按照南方朔的说法,民进党内斗一旦决出胜负,失败者往往愿赌服输,甚至甘做胜利者的马前卒,这是国民党做不到的。

  内斗激烈,上行下效,全党处于不团结的气氛之中,中央意志也推动艰难。近些年马英九与王金平的不和,就延烧到立法院国民党团。部分党籍“立委”不肯配合马政府,甚至公开唱反调,如去年的“美牛事件”和更早前的ECFA。

  更有甚者,则是多数基层党员毫无顾忌地与党首对着干。

  前一段,马英九因证所税、油电双涨民调持续低迷,党内却罕见有人力挺,反倒炮口一致对内,骂娘之声不断,还美其名曰“怒其不争”;等到林益世案出来,马政府颜面扫地,清廉形象遭遇重创,国民党中甚至不乏煽风点火,恨不得烧掉几个居上位者方心满意足……

  这样的境况,令一些死心塌地的党员对此番“铡王案”显得忧心忡忡:两派相互指责,国民党会不会再度分裂?党内政争何时休?

  一个百年老店,竟落得个如此不堪,令追随者心灰意冷,国民党着实需要从历史中找寻教训。

  “国民党有着根深蒂固的内斗基因。”——著名文化学者南方朔

  文_默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