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状元的不幸结局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幸运,状元,科举考试
  • 发布时间:2013-10-18 14:56

  壹

  南宋时,浙江永康人陈亮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无一中第。

  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三次上疏孝宗皇帝,要求废除和约,对金宣战,并请皇帝亲自接见他,当面陈述抗金策略。孝宗皇帝在读罢陈亮的上疏之后,深受震撼,拍案叫好,决定破格给他个官当当。可陈亮居然不买帐,说:“我之所以上疏,是为了国家开辟几百年的基业,难道只是用它来为自己弄个官当吗?”说罢拂袖而去。

  这样的人注定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因为得罪权贵,陈亮两次被冤入狱。不过很快,幸运女神眷顾了他。

  这一年的殿试题目是光宗赵惇亲自拟定的:该不该去朝拜重华宫。原来赵惇的神经不太正常,经常不去退居重华宫的太上皇孝宗那里请安,但因为他皇帝的身份,谁也不敢异议。在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指导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许多大臣因此上书,要求赵惇按时去看老爸。这事让赵惇十分不满,于是把这事搬上了考卷。

  对熟读“科考指南”的举子们来说,答这题简直轻车熟路。唯有陈亮回答反其道而行之,他说:“一年四次朝拜太上皇,只是做给别人看的‘面子活儿’,一个皇帝只要把天下治理好了,收复失地,朝不朝拜已经退休了的太上皇并不重要。”

  这番话正说到了光宗的心坎上,于是陈亮在人们诧异的目光中,当上了状元。

  不过,幸运的延续并不长久。陈亮被封为建康(南京)军签判,在他赴任前回家料理家事时,因为兴奋过度,突发脑溢血而离世,时年52岁。

  贰

  清乾隆二十五年四月,江苏镇洋(今太仓市)人毕沅在会试中得中,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他非常高兴,日夜攻读,为最后一战做准备。

  毕沅在军机处担任秘书,负责撰拟、缮写诏令及管理档案等工作,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恰巧轮到他值班。毕沅本打算请个假,可当天与他一起值班的重光、童凤三也在备战殿试。

  果然,还没等他张口,诸重光、童凤三就找上门来,对毕沅说:“明天就要参加殿试了,今天的值班,烦请你代劳吧。”

  毕沅说:“可是我也要参加殿试呀!”

  二人笑着说:“根据以往经验,殿试书法非常重要。我们两人的书法要比你好很多,所以我俩最有机会冲击殿试,你就成人之美吧!”

  毕沅的学问、见解虽然不在诸重光和童凤三以下,但在书法上的确是略逊一筹。他是厚道之人,想着他们说的话不无道理,就痛快地答应了。

  毕沅原本还想利用值班无事再看看书,刚摊开书本,有一件朱批奏折就送到了军机处。原来是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的一份奏议,乾隆皇帝非常重视,亲笔做了御批。毕沅不敢怠慢,赶紧详加阅览。

  值了一夜的班,第二天进入考场时,毕沅倦意甚浓。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殿试对策的试题,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之事。因昨天晚上已详细研读过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毕沅拿起笔来胸有成竹,相当顺手。

  卷子交上去了,主考官发现毕沅的文章虽高屋建瓴,“条对独详赅”,但因书法欠佳,还是遵循惯例把他排到了第四名。然而乾隆皇帝看了前三名的试卷,都不十分满意,翻到毕沅的卷子时,发现对策详赅明确,议论贴切,许多独到见解与自己的想法非常相近,不由龙心大悦,当场定为状元。原本第一的诸重光被挤到了第二,中了个榜眼;童凤三则列为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幸运的毕沅后来官运亨通,历任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不过他也未能幸运到底,嘉庆四年(1799),嘉庆皇帝查办和珅,毕沅也受到牵连,被剥夺世职,籍没家产。

  叁

  安徽桐城人龙汝言自幼家贫,考取秀才后,为了维持生计,他跑到北京一个八旗都统家当起了教书先生,没想到这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那一年,嘉庆皇帝快要过生日了,按照惯例,大臣们要献上“小贡”。所谓“小贡”,即所作的祝贺性的诗、词、序、颂之类,缮写成小册子进献给皇帝。都统大人把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交给了家庭教师龙汝言。

  经过一番鏖战,龙汝言写出一首长达两百句的集句诗,而他所集的诗句,都是从康熙和乾隆的诗中集取的。康熙和乾隆都喜欢作诗,仅乾隆所作的诗就多达四万多首,有几个读书人能读完这些诗呢?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小贡”的难能可贵,嘉庆皇帝看了格外开心,特地召见都统。都统受宠若惊,惴惴不安地向皇帝道出了实情:“此诗乃是微臣的家庭教师龙汝言所作。”没想到嘉庆皇帝非但没有怪罪都统,反而更加高兴,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让他第二年随其他举人一起参加会试。

  龙汝言直接迈进了会试的门槛,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落榜。原来主考官并不知道龙汝言还与皇帝有此渊源,没让他高中,最后还被嘉庆一顿申斥。

  嘉庆十九年,又一轮科举考试开始了,这次主考官牢牢地记住了上次的教训,想方设法让龙汝言高中第一名。嘉庆相当高兴,名单一公布,他就说:“朕所赏果不谬也。”

  龙汝言随即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实录馆纂修,备受宠爱。不过物极必反,龙汝言兴奋的劲头还没过,不幸就悄然降临了。

  龙汝言有个惧内的毛病,有一天,两人又吵了架,龙汝言一拍屁股,跑到朋友家躲了起来。不巧恰在这个时候,实录馆来了校勘《高宗实录》的紧急任务,直接给他送到了家里。龙汝言的媳妇还在气头上,随手就扔到了一边,第二天,实录馆的官员来取,她又原样交回了。结果没几天,一道圣旨下达,将龙汝言革职。

  原来那天让龙汝言校勘的《高宗实录》中,乾隆皇帝的庙号“高宗纯皇帝”中的“纯”字被书吏误写为“绝”,没有校正出来,这按当时法律属于“大不敬”,杀头都不为过。好在嘉庆皇帝还念着他的好,惋惜良久,最后下旨:“龙汝言精神不周,办事疏忽,着革职,永不叙用。”

  文_王子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