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童话”在毁孩子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童话,孩子,鲁迅
  • 发布时间:2013-10-30 10:54

  而今,一种“黑暗”像幽灵似的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甚至几欲吞噬那花骨朵一样的赤子之心,笔者不能不拍案而起,振臂一呼:决不能让这种“黑暗”毁了孩子!

  我说的是时下正风行的一种“黑暗童话”。看看吧,优美的安徒生童话竟成了某些人恶搞的“砧板”--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凄惨地被宰杀,成了盘中“烤鸭”;睡美人不是被王子唤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呢,优雅的天使,竟遭遇火刑成了陪葬者……够了,够了!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童话”,现在竟成了正式出版的儿童读物,并且“为便于阅读”(可获取更多利益吧),多是注音版的,像汩汩的黑水,污染着一片片葱绿的田野。

  没错儿,我们“祖国的未来”,正像那一片片葱绿的田野。面对孩子们那“一汪水儿”似的眼睛,王蒙曾有言:“应该扪心自问,你写的作品能不能拿给自己的孩子看?”

  从生理上说,儿童们、青少年们的眼珠、眼白儿,黑是黑,白是白,干净、清纯得如一汪水儿,谁能忍心用一些色情或暴力的画面去诲淫诲盗?让他们浸淫在这“黑暗”的阴影之中,该不该得到一种鞭鞑?

  其实,不管是《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传统童话特别是童话经典,都是讲良善终归战胜邪恶。它们携带着价值观的遗传基因,滋润于孩子心灵田野的,是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泛着怜悯和同情之波,由此便成了滋养人类长大的养分。

  那么,纯真童话缘何变为“黑暗童话”?

  听听美国学者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是怎么讲的吧:现代传媒肆无忌惮地揭示了一切秘密,童年的纯真状态丧失了,儿童的羞耻感被冲淡,而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也正在被模糊。更可怕的是,面对影视里被扭曲、妖魔化的成人世界,孩子会迷失方向,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

  当今时世,眼红庞大的儿童读物市场,一些“黑心人”为了“引爆眼球”,将经典视为“橡皮泥”,胡乱篡改,肆意切割,生硬组装,当成一种牟取暴利的工具。

  如此“恶搞经典”便暗含着“五恶”:颠倒荣辱之恶、误导读者之恶、丑陋娱乐之恶、肮脏精神之恶和亵渎历史之恶。二十一世纪之初,善良的国人便不得不惊诧于一幕幕恶搞“笑剧”、“闹剧”甚至“丑剧”的涌现,直至“黑暗童话”……

  究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黑暗结局的“黑暗童话”,成人最应该“审丑”的是自己。不是吗?举目四望,灯红酒绿的男人和锱珠计较的女人,给孩子树立了什么榜样?

  黑暗的阴影绝不仅仅是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儿有这样一条“起跑线”?恐怕就是你欲望如炽、唯利是图之心吧!于是乎,外语、泰拳、声乐、器乐、书法、绘画……一副副担子压哭了稚嫩的笑脸。更有甚者,让孩子从小就学“经营管理”,学捞钱,学“扒分”,让花骨朵似的心灵沾染铜臭气,让那“一汪水儿”似的眼睛,揉进利欲熏心的沙子,这不是毁人又毁己么?

  面对那一汪水儿似的眼睛,不能不再发鲁迅之呼:拯救黑暗阴影里的孩子!救救“中国的未来”!

  【原载2013年7月26日《讽刺与幽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