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专家”村田忠禧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村田忠禧,钓鱼岛
  • 发布时间:2013-11-12 08:18

  在编辑《毛泽东思想月刊》的同时,村田努力从史学家井上清等那里学习“历史观点”,并以此来分析中国,而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成为他一生研究的主题

  村田忠禧,1946年生人,东京大学毕业。

  上世纪60年代选中文的人实在不多。在东大学外语时,英语为A班,法语B班,中文为E班,村田在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自然也是E班的学生。这个学生数量并不算多的E班,却培养了一大批日本著名的“中国通”,如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矢吹晋,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横堀克己等人。而在村田之后,研究中文和中国问题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我那年选中文的时候,班里同学人数达到了40人,之前能维持20人就很不容易了,”村田后来回忆说。

  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大知道《李双双》、《烈火中的永生》、《英雄儿女》这些电影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之间还非常缺少交流的时候,大学生村田忠禧曾无数次看这些电影,甚至可以把一些电影台词背诵下来。每每谈论起电影中的那些完全不同于日本人的中国英雄人物,他都会心潮澎湃。

  村田毕业的时候,日本正遭遇石油冲击,很不景气,工作不好找。1971年,有一家月刊需要编辑,名称很响亮,叫《毛泽东思想月刊》,大学生村田到这里当了编辑。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了只在电影上看过的中国。当时“文革”还在进行,他在中国参观了韶山,到北京见了负责日本事务的外交部顾问张香山,和给周恩来当翻译的林丽韫。

  “那个时候的中国,所到之处干净卫生,人们彬彬有礼,让我们特别感动。”村田回忆说。电影与现实的中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他坚定了继续研究中国的决心。

  在编辑《毛泽东思想月刊》的同时,村田努力从史学家井上清等那里学习“历史观点”,并以此来分析中国,而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成为他一生研究的主题。

  直到1975年。月刊开始办不下去,村田失业了。

  “以东大毕业的学历,找一份体力活是根本不可能的。我省略了高中以后的学历、职业经历,直接去印刷厂当了一名排字工人。”村田于是自我“下放”,去了一家名叫“真兴社”的作坊,和那些中学毕业的排字员一起苦干。由于识字范围大大超过同事,他很快从挑字的捡字员“升”到了排版工。

  “我对挑字、排版作过不少改革,让工作效率高出了很多。”至今村田还把那段经历看作人生中很辉煌的时刻。

  主动“下放”一年半以后,村田觉得自己还是想回学校读书,重拾对中国和毛泽东的研究。当时最大的在野党社会党曾有著名的议员来找他做秘书,但村田谢绝了这些邀请,在1978年再次走进东京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

  此时,从中国传来的信息已经开始多了起来,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村田觉得中国要发生大的变化。他仍然研究毛泽东,打算从学术角度重新研究毛泽东思想,特别是1921年到1930年的年轻毛泽东。

  硕士论文写出来以后,村田的指导教授丸山松幸给予了高度评价。“丸山教授是很少夸学生的,他看了我的论文后,开口就说,该出版一本书的。用最高方式评价了我的研究”,村田说。这一句话让村田在东大又多学了三年,直至完成博士课程,研究对象还是毛泽东。

  1985年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东大当助教,1987年去横滨国立大学当了副教授,“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一直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曾把《毛泽东传》译成日语。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日关系成为村田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著作包括《中国现代治国论---从蒋介石到胡锦涛》(与许介鳞合编,勉诚出版社)、《尖阁列岛.钓鱼岛争议---对21世纪人们智慧的考验》(日本侨报社)等。在日本,他以坚持“历史真实”著称。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陈言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