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不要说我辛苦,我乐在其中!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海顿,犬王
  • 发布时间:2013-11-12 15:29

  作为演员的海顿我们是熟悉的,像《犬王》中的耿二林,《敌后武工队》中的辛凤鸣,《奸细》中的楼剑飞,《小鬼子走着瞧》中的赵传奇……一部又一部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精彩的演绎。而他还有另外几个身份,配音演员、编剧、导演。在我看来,海顿是辛苦的。但他从来不以为意,对于现在的状态,他说:“我很满足,并且乐在其中。”

  “做演员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因为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我的父亲经常告诫我:‘要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海顿说自己能够从事演员这个职事业是父亲带他进入这个圈子的。“刚开始在摄制组几乎所有的工作我都做,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多赚些钱,让生活更好。之后便开始了‘跑龙套’的生涯,正式进入所谓‘演员’的工作中。记得我的第一部戏是刘威老师演的《唐明皇》,在这部戏中我有一句台词:‘大王来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跑龙套”演员,能够有一句台词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随后,海顿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活,接演一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直到八一厂拍摄的电影《犬王》,让海顿终于有了成为主演的机会。而《犬王》也是属于海顿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戏。

  在海顿看来,如果把表演称之为一门艺术的话,那作为演员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们要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应该做到博览群书,不用对每一本都斟字酌句,但是都要懂一点。其次是“悟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天分。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勤奋。

  出道至今,海顿饰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然而对于自己表演上的变化海顿摇摇头,说:“这么多年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那句话,‘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我都会认认真真的表演。’对于演技,我觉得就好比每个人对事物的喜好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在我看来表演没有对与错,只是依据个人的喜好,所以审美标准也不同。”

  对于表演,海顿一直都是严肃认真的,他从不认为演戏是可以投机取巧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表演是他的原则。这么多年下来,海顿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快乐,比如自己一直想当英雄的愿望就在剧中得以实现。他说作为演员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演绎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

  因为出色的表演,海顿获得过很多奖项,不过他都不以为意。“我觉得这些奖什么都意味不了,我还需要更好的努力。而且我的那些奖,在老百姓眼里在专业团队眼里都算不了什么。我觉得获奖其实就像学校给的‘小红花’,只是给你一段时间内认真表演的一次肯定和鼓励。能够得奖固然很开心,因为证明了我做的事情有人认可。但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提醒,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厉,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其实从小到大,我的父亲也一直教导我,要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获得再大的奖励,你做的依然是同样的工作。”

  “配音是一门声音的艺术,站在配音间里,面对话筒,你的‘武器’只有你的声音,你必须用你仅有的‘武器’去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个很难,但让我乐在其中喜爱。”

  除了演员这个身份,作为配音演员的海顿我们却十分陌生。海顿说,配音对自己在表演上的帮助特别大,因为可以通过配音看到其他人是怎么表演的,自己会反思。“其实配音工作对我的表演和后来写剧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我很喜欢。你可以通过声音重新塑造人物,比如动画片和译制片,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它也带给我很多快乐。”

  海顿说配音也是一个“力气活”和“技术活”,每次配音之前,他都要一遍又一遍的熟读剧本,找准人物的状态。“其实配音的时候就好像经历的一次声音的表演,人物的喜怒哀乐你只能单凭声音表现出来,不像演员可以有肢体的展现。”

  “其实说起来我做配音这个工作是一个意外,”海顿说道,“第一次接触配音是我自己主演的一部叫做《犬王》的电影。因为是自己演的,后期导演就让我配音。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录音棚,有一场戏是我们埋伏在圈子里,准备打日本鬼子,我的台词是:‘鬼子来了,准备上。’等我准备好了,开始说那句台词时,因为是配音并不需要表演,但是我却忘记了这件事,转过头去说话。这时就听到录音师说:‘你在哪呢?’因为配音的话筒是在前面的。”

  对于自己的声音海顿从来都不认为那是他的优势,他总是谦虚的说其实自己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好,“比起很多专业的配音演员,我的声音录到磁带上并没有那么干净。”海顿说道。“不过随着越来越的剧组开始追求同期的声音,反而不需要原先那种字正腔圆的声音。所以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导演会特意找一些非专业的配音师甚至是演员来配音,因为这样出来的效果更真实。”

  艺术都是相通的,表演的两大元素就是语言和动作,如果说舞台影视表演是一个动作的艺术,那么配音基本上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在海顿看来,想要成为一个好的配音演员难度很大,因为你没有再去创造的余地。“配音不像演戏,可能台词忘了,我会用动作、用一种情绪去弥补它,同时达到了导演的要求。但是配音演员不一样,你的台词就是这样,你必须按照它走,所以你必须在规定的短时间内把戏很完整的表达出来。如果说表演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生活,那么录音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观众感觉不到配音演员的存在,以为那就是演员自己的声音。所以我觉得配音演员真的付出了很多,很辛苦,是一份默默无闻的工作。”

  “我喜欢好莱坞的作品,所以我创作的也是以吸引观众为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能让他们随着人物的悲欢离合一集集的追看,这些会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海顿不是职业编剧,也从没有正儿八经的学习过编剧,而对于表演和导演,他压根也没有真正系统学习过。他说是父亲把他领到这个职业当中,这么多年走过来,很多东西都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再慢慢学习,一点一点摸索的。问海顿“为什么想要自己创作剧本?”他的回答实实在在,也说明了他的些许无奈。“我自己写剧本完全是生活所迫。”海顿说道,“我不像有些演员有很多剧组拿着剧本请他们去拍戏,去谈片酬。很少有剧组主动找我拍戏,他们也不知道海顿是谁。”为了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海顿开始尝试创作剧本,从《纯真年代》到《留神》,从《盗火线1944》到《奸细》,他用自己一部又一部的佳作证明着海顿自己的存在和实力。

  每一次创作之前,他不会特意去准备任何资料,他说写剧本就是编故事的过程。“有的编剧写剧本,都是很多人坐在一起聊天,谈每个人的好点子,编剧把每个人的好的想法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创作。而我写剧本从来没有和别人聊过故事,我甚至不会写故事大纲,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我只是在讲述一个大概的故事。”海顿形容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就像打开了电视机,一集一集,每一个镜头就会浮现在脑海当中。

  在海顿的作品中,他最关注的是“命运”的题材,“我关注每个人物的命运,写大框架可能很容易,但是涉及到每个人物的语言就很难,因为每个人物的台词会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有的人是快节奏的,有的人是一语双关的……那么围绕着人物的性格就会展开人物的命运,所以我最关注的是一个剧本中每个人物的命运走向。”

  能够自编自导自演的人在演艺圈中真的寥寥无几,海顿用实力证明着他就是这样一个全能的人。对于自己第一次当导演,海顿紧张到不行。“我第一次天拍的戏是《留神》,而且是拍孩子的戏,因为没有经验只能摸索着一步步来。甚至到了现场我都不知道该指挥谁,一切都是浑沌的状态。”这么多年的导演经历,海顿已经轻车熟路,每一个环节都能驾驭的恰到好处,他说导演就像一个乐队指挥家,把所有的器乐都结合在一起。把各个部门的能动力最好的调动起来。

  演员、配音、编剧、导演,每一个角色海顿都尽可能的把它做到最好。海顿说一个作品的出现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就像演戏,仅仅一个人物不可能说明整部戏。“我从来不认为我取得的这些成绩是靠我个人的力量,因为有了团队,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达到最完满的效果。对我来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让我站在了聚光灯下,让人们看到了我的成就。”

  文:本刊记者 郭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