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人茶事

  10月11日到14日,安溪国际茶叶博览会暨2013泉州茶文化旅游节,在安溪中国茶博汇会展中心举办。安溪曾是福建最大的贫困县,茶农辛苦,收入却并不多。但当地在严控茶叶质量、打造生态茶园的近些年,一跃成为富足县。通过参与此次盛会,《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实地了解生态茶园的种植之道,观摩铁观音从采摘到成品的全过程,并对安溪茶人努力、知足的生活态度印象深刻。

  不再扩张的生态茶园

  安溪有茶园约60万亩,居全国之冠,被称“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但山林过度开垦,带来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问题。安溪一度成为福建七大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居然占到全县土地面积的26.61%。其中,崩岗侵蚀最为严重。

  崩岗就是高度风化的花岗岩山体,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经过漫长岁月,山坡崩塌和受冲刷。崩岗土质没有一点粘土,基本是沙粒。

  安溪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是建生态茶园。据安溪县委宣传部介绍,生态茶园的具体实施办法是“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山头和山脚要保留树木。头戴帽就是保护山顶生态,在山顶植树造林;腰系带就是在山腰保留现有植被,茶园周边套种高大乔木;脚穿鞋是茶园的梯壁留草,套种绿肥作物。

  其中,梯壁留草,套种绿肥值得一提。一般常规茶园是采用密集梯田式的种植方式,单一品种会引来单一虫害,茶园就得使用农药来控制。生态茶园则在梯壁留草,保留乔木,提供了各种虫类种群的生存空间,并培养出茶虫的天敌,小空间内达到生态平衡。套种的绿肥一般是大豆和黄花菜。感德镇农技站曾向媒体介绍说,春茶采摘期一结束,大豆就被种在茶园空地上,在暑茶采摘之前,大豆被连根拔起盖在茶丛底下。茶园套种大豆有许多好处:大豆可产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茶园里套种大豆可少下或不下氮肥;大豆根系发达,可达到深翻土壤的目的;大豆还可大量吸取土壤里的无效磷,降低土壤磷含量,改良酸性土壤;大豆腐烂后转化成肥料。套种大豆的做法在感德镇被推行,至今已拓展到一万亩以上。

  而套种经济作物黄花菜,收益更高。黄花菜既护坡固土,又提高土壤肥力,每亩能增收5000多元。

  在蓬莱镇鹤前村生态茶园和感德镇岭西村生态茶园,记者看到梯壁上果然留有杂草,间或种有黄花菜。正值秋季,茶园内的柿子树上挂满累累硕果,这里两棵,那里三棵的,很多人直接摘下柿子就吃,蜜甜在嘴里化开。这些果树起着固土的作用。

  茶园里还装了不少太阳能杀虫灯,可降低农药的使用。

  通往生态茶园的山路崎岖陡峭,到得山顶,感觉云雾迷蒙,水汽充足,高山云雾出好茶,果然如此。等到傍晚,山风习习,凉意袭来,昼夜温差大,也是此处出好茶的原因。

  此外,安溪还启动了退茶还林工程,从2008年起,不再开垦新茶园。

  可查户口的有身份证的茶

  好茶要经得起检验,尤其是农药残留的检验。泉州检验检疫局下属的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2007年建成,具备25个农残项目的检测能力。2012年,经该实验室检测供外贸出口的茶叶1.5万吨,8成销往日本。经日本官方检测,泉州口岸的乌龙茶合格过关。

  据《泉州晚报》报道,今年5月,在湖北武汉举办的一次茶叶发展座谈会上,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曾说,铁观音100%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喝、大胆喝。

  这个“放心、大胆”还源于安溪打造的质量可追溯体系。管理部门为了让茶也有“身份证”,联合茶企、茶农,把茶叶来自哪个村、哪座山、哪片茶园,用了什么肥,何时采摘,采摘数量,以及茶叶制作的时间、地点、天气、师傅等情况,一一录入条形码,让进入市场的每一包茶“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

  欲做事先喝茶

  记者居闽南数日,除了见识安溪的生态茶园,还对当地茶农茶商颇有印象。

  闽南人好茶,不可一日无茶,尤其喜欢铁观音。饮茶于他们而言,就是生活的重要部分,可待客,可交友,可解邻里纠纷,更是过去贫困生活的一点休憩,苦中作乐的一点豪情。主客围桌坐定,煮水烧茶,品茗聊天,互通消息,或好或歹,在端杯入口的刹那,一一消解在喉间。这个茶场,是他们生活的道场,外地人进来,循着这个道场,方能寻得个中滋味。你要问事情是吗?来来来,先喝杯茶再说。你若不耐,便不是同道中人,对不起,大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因此,从踏入安溪的那一天起,我们便流连于杯盏之中。刚进酒店房间,便有茶店人员敲门进来送茶,有机茶先品品吧,但茶罐留下,下一个房客要用。到热闹的茶博会逛逛,每个店家都在显要位置备出一张大茶桌,茶叶茶具备齐,热水壶坐在电磁炉上等着,不管买不买茶,进门是客,挑个品种来一泡尝尝。客人起初还有点拘谨,生怕不买茶白喝了人家的好茶,出门就不好意思了,但禁不住店家频频招呼,“不买茶没关系的,尝尝吧”,闽南人还真的无所谓这点茶叶和功夫,慢慢给你烧水冲泡,慢慢陪你喝着说着,倒真没有一点要做你生意的意思,有些店员,甚至连茶叶价格都记不太清,客人提出要买,才打电话问老板。你若不懂茶,没关系,再给你普及一下茶叶知识。难怪福建人做生意是把好手,很多事情急不得催不得,功夫做在前头,火候到了好事就来了。

  茶市的热闹与淡定

  某天起个大早,记者要赶去“中国第一产茶镇”感德镇的早市,人和车挤在路上过不去,乌央央一片的茶农和茶商,热闹喧腾。茶农的摩托车上满载茶叶,都装在大塑料袋里,扛着驮着,几米宽的小道,仅容一车经过而已,两边都是茶摊,滚滚的热水在旁边冒热气,喝剩的茶叶茶汤散放桌上,不时有人来拿起汤匙喝一口。看你像游客,知道不是来做生意的,茶商们也不计较,“别着急挤了,坐下尝尝我的茶吧”,招呼你,让你闻铁观音毛茶的芳香。最令人难以忘却的,是朴实的茶农们。她们多数是人近中年的家庭主妇,一脸的黝黑和辛劳,带着家庭的希翼而来,扛着一塑料袋茶叶在早市里被挤来挤去,请求茶商们看一下摸一下闻一下她的茶。茶商捧起一把茶闻闻,再把头埋进茶堆里,深呼吸,如果茶商满意,会要求来一泡尝尝,茶农闻之雀跃,似乎有了希望。如果茶商看不上,便不再理睬,茶农的心情便跟着茶商的脸色变化着。但看不上也没办法,脸上虽写着失望,手中不停歇,收拾好口袋,继续让下一个茶商验货。

  我的同行者非常同情茶农的辛苦,不时挂在嘴上,她的镜头也捕捉了不少茶农的交易瞬间。可第一手的茶叶市场就是这样,完全市场化,也因此得以繁荣。茶农们更会因此增进种茶和制茶技艺,他们的生活早已改善,安溪已经是福建经济领先的富县。倒是茶农不急不恼,顺应形势的改变,依然守着自己那份生活的态度,令人叹服。不管是茶叶批发商,还是茶农,甚至是与媒体打交道的政府宣传部职员,经常与茶结交都练就了一种态度的从容,似乎再急再难的事也要慢慢喝杯茶再说,急什么嘛。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熙熙攘攘的茶早市人群中,还是能看到淡定和从容。

  离闽前一日,看到当地阮姓族人为庆祝某民间神祗生日,请来高甲戏班。露天舞台上,是年轻演员在用闽腔演绎传统爱情的悲欢离合,舞台下一角,摆了密密匝匝的贡品,插着香案,是当地阮姓妇女在供奉神祗,等落幕天黑,这些贡品将移至家族祠堂。这些阿妈阿奶、大婶婆姨们三三两两聊天,看戏嗑瓜子,偶尔用闽语问下外地客打哪儿来,祥和都写在她们脸上。台上咿咿呀呀,台下香雾缭绕,我们这些闯入者也坠入了闽南人多神共存、乡土文化浓郁的氛围中。

  本刊记者 廖素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