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型电视人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节目,舞台
  • 发布时间:2013-12-04 16:48

  好节目,应该是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应该是自由、宽松状态下的随性发挥,戴着面具,如何呈现最新、最美的舞姿?从国外模式到本土样式,节目的研制往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摸索道路,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平台,引进同一个模式,最后呈现的一定是不同的节目样式。

  有句忽悠人的励志口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真实情况往往是:舞台有多大,心会有多大。其实,栏目组一开始对节目形态的选择,就已结合团队实际、平台实力做出了量力而行的判定:演播空间太大的不能选;主持人要求太高的不能选;舞美场景炫丽的不宜选;环节设置复杂的不好选;观众要求太多的不能选……节目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团队又要进行一系列“减法”,“减法”的背后有妥协、有衰减:单期奖金设置不能太高,管理部门有上限的规定;不要用“奖金”“大奖”的说法,有点拜金了,刺耳;题目不能太娱乐,要符合频道定位;主持、选手的化妆发型,不要太前沿、新锐;主题、背景音乐,不要太另类;选手的梦想要公益、要个性化,不要太个人化、自我化……

  面对管理层的一个个“不要”与“要”,团队有些无所适从,但是在一次次“不要”的压力与暗示之下,他们渐渐学会了自我设限:不找大牌主持人——录制时间难调节,成本也高;不找太有个性的选手——控制不住;不找家庭地址偏远的选手——成本太高;不找农村成长背景的选手——知识结构单一,表现力不足;题目不宜引发不当联想,影响最终播出;录制战线不能铺得太长,要集约化运营……

  这个“不能”,那个“不要”,节目最终能到达怎样的境地呢?好节目,应该是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应该是自由、宽松状态下的随性发挥,戴着面具,如何呈现最新、最美的舞姿?

  想到那个乞丐的段子——有位先生在十字路口等绿灯,这时,过来一个乞丐敲敲车窗说:给我点钱。

  先生看了一下,说:给你抽支烟吧。乞丐说:我不抽烟。

  先生说:我车上有啤酒,给你喝瓶吧。乞丐说:我从来不喝酒。

  先生说:那这样,我带你去麻将馆,我出钱,你来赌,赢了是你的。乞丐说:我也不会赌。

  先生说:那我带你去桑拿房享受“一条龙服务”,费用我全包。乞丐说:我更不嫖妓。

  先生说:那你上车吧,我带你回去。乞丐愣住了,那先生接着解释说:我让我老婆看看,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妓的好男人,混成了啥样!

  电视“内容为王”,就像男人拼到最后拼的是内在素质,但节目创作过程中过多、过苛的限制或自我限制,不能不影响到编导的创意和灵感,不能不影响到节目的叙事、表达,不能不影响到节目在收视市场上的表现力、竞争力。

  又想起那个跳蚤的寓言。跳蚤,据说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弹跳的高度是自身400倍。有实验者将跳蚤放进加玻璃盖的杯子里,一次次被撞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根据盖子的高度做了调整,渐渐地,再也不会撞到盖子。许多天之后,实验者悄悄地拿走了盖子,可跳蚤还是保持在原来的高度……一周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那里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文/周云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