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青橙”

  黑色毛衣搭配白色休闲裤,脚蹬一双帆布鞋,这是不久前王迅在新品NX系列手机发布会上的装扮。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作为本土新生智能手机品牌——青橙的创始人、董事长,王迅并不讳言他对乔布斯的崇拜。在这次发布会上,面对上百家媒体及几百名业界人士,王迅在台上戴着耳麦,脱稿演讲一个多小时。

  这种经历对于王迅而言,之前不常有。创立青橙前,他在手机ODM领域耕耘了6年时间;更早前,他曾就职于摩托罗拉、联想、德信无线等公司,担任研发管理人员。很显然,青橙的基因优势在于手机硬件,而非互联网。

  但王迅却认为,“不会可以学,基因可以突变”。C2B定制、软硬件并进、高性价比、品牌化都是王迅为青橙发展设置的关键词。他希望,未来青橙能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30%的份额。

  而今,苹果、三星在中国的份额分别低于10%、20%。青橙能如愿吗?

  C2B进化论

  2013年初起,C2B在国内智能手机领域迅速升温,华为、联想、HTC纷纷宣布要推C2B定制手机。

  王迅认为,C2B不仅是未来商业的大势所趋,从企业运营角度讲,更容易控制库存。同年5月,青橙联合阿里,推出首款定制型智能手机——N1系列,今年11月21日推出的NX,是青橙的第二大定制系列。

  但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的C2B仍处在聚合、采购、预售的层次,即通过互联网发布调查,将得票最高的配置批量生产。

  青橙的定制模式来得更彻底。以N1为例,它可以提供从外观颜色到CPU、内存、屏幕、摄像头、软件、浮雕彩印七大类的定制服务,共计56万种组合。NX又比N1增加了数十个定制项目。

  青橙模式一经推出,还是引来争议,一个主要的担忧是:其供应链是否足以支撑如此复杂的定制组合?

  “不管怎么选择,用的元器件是一定的,假设每个元器件有2-3种选择,10个元器件就有上千种组合,”王迅解释说,“但不同颜色的元器件用的模具都是一样的,对上游供应商来而言,差别不大。”

  王迅敢于尝试这种层次的定制,与其创立的另一个公司——锐嘉科在手机产业链上的积累也不无关系。2006年成立的锐嘉科,下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电子及通信设备,其市场主要在海外,去年其在全球的手机出货量达2160万台,目前累计出货量过亿台。

  青橙不仅与锐嘉科拥有共同的股东,还共享物料采购、工厂甚至办公室。在上海和惠州,青橙分别有35万和15万平方米的手机生产基地,以及国际先进的手机生产线和装配线,可以随时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手机的生产。

  为了实现深层次定制服务,青橙改造了原有的ERP系统,把官网的数据直接与供应链系统对接,用户在选择元器件定制时,看到的是元器件库存的实时数据,一旦某个元器件库存为零,这个选项的定制将无法完成。用户的订单会直接同步给物料管理和生产系统,用户付款后,7天即可发货。

  漫漫品牌路

  2013年,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品牌蜂拥而起,抢占了国内70%的市场,但大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稀薄。

  青橙的N1和NX系列主打的同样是中低端市场,N1聚焦大众人群,价位在1000-2000元,NX聚焦商务、精英人士,不同配置的售价介于2000-3000元之间。

  在配置上,王迅说,NX以“全球首款真八核、全球金属占比最高,散热性最好”等特点,对标的是三星的NOTE系列,后者的新款开售价都在3000元以上。“品牌没有溢价的时候,只能做性价比”,王迅认为。

  但在品牌之路上,王迅并不看好小米模式,他还是希望“两条腿走路”——硬件、软件并进,除了不断改善硬件,靠硬件赚钱,青橙也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提升软件水平。

  以NX为例,青橙有一半的研发投入在软件上,对青橙自己开发的Myui进行了两万多项的改进。NX也搭载了不少第三方厂商的特色应用,诸如安全识别、照相机等,搭载阿里的云OS,并深度嵌入了支付宝。

  这次与阿里云OS的战略合作,是青橙打造品牌的重要一步。阿里云OS事业群总裁一灯说,淘宝、天猫将发挥流量的优势,帮助中小手机厂商提高知名度。

  2014年,青橙还计划在二三线城市开设100家线下C2B门店,一方面推进销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塑造品牌。

  据青橙的官方数据,目前N1销量已达100万台,一半以上是标准品;NX计划在2014年销售500万台,后年销售1000万台。

  “目前C2B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王迅认为,C2B生命力更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卖标准品的公司可以持续十年增长”,他说,他更愿意青橙每年增长2-3倍,但可持续增长。

  文/本刊记者 郝凤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