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顺的那些坎

  2013年岁末,阿里再爆大手笔动作,宣布斥资28.22亿港元牵手海尔集团。这其中,5.41亿港元入股海尔电器(HK.01169)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占股9.9%;13.16亿港元认购上市公司海尔电器的可转换债券,将来可转换成日日顺物流24.1%的股份;剩余9.65亿港元认购海尔电器新股,获得投资后海尔电器2%的股份。

  消息来得有点突然。但对于海尔电器来说,这称得上是其转型路上的一种必然。

  早在17年前,海尔就开始持续斥资在全国建海尔专卖店,专卖店不只是销售产品,同时负责配送、安装等服务。

  2010年,海尔集团将旗下的海尔物流纳入海尔电器,由海尔电器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新日日顺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日日顺)斥资7.63亿元,收购海尔物流100%股权。这意味着,青岛海尔(600690.SH)作为制造平台,海尔电器作为渠道分销平台的定位更加清晰。

  那次收购后,日日顺在中国三、四线市场的网络覆盖已初具规模。截至今天,日日顺在全国2800个区县可实现无盲区配送,其中,1500个区县可以24小时限时达,而且送装一体。它不仅服务于海尔集团,还向第三方品牌开放。多年来,日日顺建立了全流程管理CCC解决方案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可为电商、品牌商、渠道商等提供解决方案。在中国三四线家电市场,具备这种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屈指可数。

  在一、二线城市,大件配送一直是淘宝、天猫的软肋,而目前,网购人群正在向三、四线延伸。所以,阿里迫切需要日日顺这样的第三方解决大件物流的配送障碍。早在阿里、海尔战略合作公布前,日日顺副总经理王新杰就公开表示,“根据与阿里的合作前景来看,(日日顺)社会化速度会大幅提升。”

  新科电器总经理郭文峰对《21世纪商业评论》表示,“乐见”日日顺这样的全国连锁售后服务商出现。新科电器是致力于空调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年产能300万台。“北美就有大的连锁售后机构,众多品牌都会与其合作,会出现多赢局面。”郭文峰称。

  在不久前的一次物流论坛上,曾有同行“挑战”日日顺副总经理王新杰:白电、黑电的同行委托给你们的业务,占现有业务的比例是多少?

  据王新杰透露,2013年,来自同行的业务在日日顺业务中占比40%左右,三年内,他们计划将此比例提高到60%。

  但毫无疑问的是,格力、美的等与海尔有竞争关系的一线品牌,用不用日日顺,现阶段这至少是个不好攻克的面子问题。

  也有人说,阿里与海尔的合作,最受伤的是京东。自建物流一直是京东对抗天猫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大家电领域。但目前,京东的大家电物流优势也主要在一、二线城市。此前,京东已经与日日顺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补充京东的自有物流体系。

  京东负责物流的一个管理层曾私下表示,阿里入股日日顺后,京东与日日顺的合作前景不妙。

  大家电品牌和天猫之外的电商B2C平台的顾虑,都只是日日顺开放平台的一部分障碍。

  日日顺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大件货品的端对端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者,将专注于大件货品的仓储、存货管理、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张瑞敏一直以“服务的海尔”自诩,阿里入股后,日日顺仍然承接海尔自有产品的业务,那么,海尔与第三方客户相比,是否能继续享有价格和竞争优势?

  其二,日日顺要涉猎的范围,除了电器,还有家具、家居、家饰等大件产品,这些都需要送货到家,上门安装。但日日顺的团队并不具备电器之外的优势。

  日日顺向本刊记者强调,为了弥补专业度不足,他们收购了贝业新兄弟,这是国内在家具行业排名靠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文/安心 本栏目插图/农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