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贤刚:更多市场带来更高绩效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曾贤刚,高绩效,技术手段
  • 发布时间:2014-03-22 14: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在环保领域也应该尝试混合所有制。

  曾贤刚: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管理与政策、能源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

  《小康·财智》:近期,持续性的雾霾再次引发了民众的忧虑。据媒体报道,伦敦和洛杉矶历史上也都曾经发生过这样长时间的重度污染。现在洛杉矶环境很好,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幅削减工业,还是投入了巨额资金治理,或者是他们开发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曾贤刚:这是一个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解决的问题。依此类推,像北京现在所面临的雾霾困境,实际上就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我们要减少机动车,另外一个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经济总量。只要经济总量大,污染物必然就多。经济总量包括人口和工业总量。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我们可能需要让经济快速发展,但像北京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应该强调总量,更应该重视经济的质量。现在有人提出把一些央企搬走,如果搬走几十家大央企,北京的GDP马上就是负的了,但是GDP下降了以后环境肯定就改善了。

  《小康·财智》:在污染严重的时候,我们会采取限产停产这样的紧急措施,包括高耗能企业的转产,这不光会影响GDP,更牵涉到很多人的生计。在环保和生存发展的两难困境中,怎么抉择?

  曾贤刚:当然,会有人因此面临生存的问题--就像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一直有争论路边的小商小贩要不要存在,他们存在好像影响市容,但他没有这个就活不下去--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你要解决环境问题,也要给人们解决就业,提供其他生计。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居民会认为环境第一,周边污染企业员工的生存第二。这对不依赖于环境生活的人们来说,非常轻松。但对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来说,生存当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国家或者政府需要考虑这种善后问题--环境问题绝不是简单的环保,需要国家有经济补偿和后续措施。环境问题要解决起来实际上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关键在于大家要舍得付出成本。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非常深刻。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简简单单是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它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不考核GDP,就看你环保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经济方面也是一样,经济和环境之间怎么进行协调,怎么样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替代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社会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需要群众一起参与和努力。

  《小康·财智》:我国财政用于环保的支出逐年增加,据统计,近十年来环保投入超过4万亿元。而“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但民众的直观感受是,环境问题并未得到改善。

  曾贤刚: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下的产权改革阶段,说白了就是在分配资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会有占有资源的焦虑,在占有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掠夺性开采资源破坏环境的情况。这是发展的特定阶段,所以环境问题也处于一个特定的阶段。绝对不要以为现在的政府没有努力,或者现在人的素质更差。这是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小康·财智》:在提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时,很多专家学者会说,我国在环保领域的投入还不够。目前我国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已超过GDP总量的2%,与国际水平相比,这个投入还不够吗?

  曾贤刚:实际上这个投入还是不够的。世界银行曾经做过统计,要使环境问题得到明显的好转,大概需要投入占GDP3%左右的资金。早些年我国的投入是1%多,现在到了2%多,应该说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了。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投入有没有水分。现在很多相关的投入都算在环保投入里面,比如说循环经济的投入,比如说发改委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包括清洁生产等等。严格地说,这种生产性的投入跟环保相关,它有一部分算,但不能整体算做环保投入。但是现在很多这样的投入都算到环保投入里面,水分就大了。

  《小康·财智》:除了有水分,目前的环保投入还有什么突出的问题?

  曾贤刚:除了环保投入大小的问题、环保投入水分的问题,第三个就是环保投入绩效的问题。我们现在尽管投入数量比较大,但是投入质量怎么样,有没有换来更好的环境?大家会质疑:为什么投入这么多钱以后,空气也不见好转,水问题还这么突出?这实际上就是投入绩效的问题,像以前治理三河三湖,刚治理完了过两年又污染了,前期的投入好像白投入了。大气的治理也是一样。国家审计署现在也在推绩效考核机制,但央企绩效很容易考核,利润多少收入多少,账目一目了然。但环境绩效考核实际上很难。

  《小康·财智》:所以现在主要是环境部门自己考核自己。

  曾贤刚:对,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管自己。环保投入资金的管理、投资的运营方式,包括腐败或者权力寻租等问题都存在。环保资金投入量很大,但实际的绩效有问题。我觉得审计署下一步可能就是对环保部门的审计。

  《小康·财智》:现在中国的环保投入可能更多还是政府主导的,是否引入别的投入机制能更好地提高绩效?

  曾贤刚:现在更多是强调政府的作用,有很多领域的确需要政府,但在有些领域里面,政府还可以去发挥市场的作用。要提高绩效,应该把国家的投资作为杠杆,撬动社会其他的资金来投入。这样实际上就需要有一个政策机制,需要有市场机制去鼓励其他投入参与到这种投入当中来。像现在有很多的环保领域只是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因为管理不善,绩效很低,环境问题就是解决不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在环保领域也应该尝试混合所有制。

  《小康·财智》:如何在环保领域进行混合所有制的尝试?民间资本参与环境治理能否有收益?

  曾贤刚: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就是让私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来,让他们的资金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同时让他们也参与环境的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要起决定性作用。以前我们在环保当中更多强调政府的作用,现在我们强调市场的作用。第一,需要国家政策的强制,要求进行治理,把潜在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第二,要让更多有资金有资源的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政府必须给相应的政策,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盈利。当更多企业愿意投入,就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有效地去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第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让企业之间进行有序的竞争,市场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小康·财智》: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吗?

  曾贤刚:我们在某些领域其实已做到了。比如水处理领域,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以前都是国有企业,都在亏损。后来改变政策,适当提高水价,然后让私营企业来投资,让他能够赚到适当的钱。现在全国有很多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像文一波的桑德集团,在全国做了很多项目,在各个地方参与招投标。这说明市场已经发育得很好了。

  文/《小康·财智》记者 陈亦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