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手机而战 马云PK马化腾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马云,马化腾,刀光剑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22 14:28
“烧钱”也好,封杀也罢,这段时间,马云与马化腾之间的刀光剑影,其实,都是为了用户手中的那部手机。
“阿Q大战”最新战况:3月7日零时开始,嘀嘀将给乘客的返现金额由原来的8-20元随机返现,降至6~15元随机返现。而快的方面,继3月3日将给乘客的返现金额由13元/单调整为10元/单、每天2单之后;3月5日零时开始再次调价,将补贴标准从每单10元下调至5元,每天2单;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乘客每单奖励5元,每天2单。
目前,随着补贴的齐齐下调,虽然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已经出现了降温迹象,但在业界看来,此次大战的两位幕后大佬马化腾与马云之间围绕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激烈争夺才刚刚拉开帷幕。
从打车软件说起
“你打车,我付钱!”这样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烧钱”行动,由于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介入,正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上演。
2014年初开始,腾讯微信支付联合嘀嘀打车,阿里支付宝联合快的打车,双方掀起了“打车大战”,声称砸巨资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到目前为止,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已经进行了多轮交锋。打车补贴从最初的5元、10元,一路上调,最高时,嘀嘀补贴12~20元,快的补贴最少13元。
为什么是打车软件?很多市民在享受“免费打车”的实惠的同时可能都有着这样的疑问。不过,这个问题对业界而言,答案一目了然:往小说是为了占领移动支付市场,往大说是为获得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在他们眼中,打车只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场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目的是一样的;一方面通过打车软件使用场景绑定银行卡,让打车软件用户成为自己的铁杆用户,扩大自身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补贴大战,对普通用户进行移动支付的启蒙教育,培育用户习惯,为线下移动支付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
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人质疑“二马”的这场战役效果。
的确,这场大战,阿里和腾讯烧了不少钱。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双方补贴总额已达19亿元,并且烧钱仍在继续。
不过,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交锋期间,其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而支付宝2月1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补贴期间,全国日均订单从活动前的60万左右剧增至128万单,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使用支付宝钱包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单。
“二马”“跑马圈地”,司机乘客乐享实惠,面对如此“其乐融融”的局面,网友大呼“不要停”。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虽然没有停,但交战的节奏却在放缓。
打车大战,截至目前应该说双方都赢了,也都没赢。
双赢的理由是,腾讯和阿里通过这次“全民营销”大战,不仅达到了意料之外的宣传效果,推广了移动支付,而且从市场份额上,将第三第四名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据易观国际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末,快的打车市场份额达41.8%,嘀嘀打车为39.1%,两家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的摇摇招车和大黄蜂打车市场份额分别为9.0%和3.9%。而在这场打车大战中,快的打车不仅并购了第四名大黄蜂,而且与嘀嘀打车合计市场份额增至90%以上。若将大黄蜂排除在外,打车软件市场的第三名则为打车小秘,市场份额仅为2.4%,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相去甚远。
说他们没赢的理由则是,快的和嘀嘀经过这场激烈的争斗,两者市场份额差距变化不大。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开战前,快的打车比嘀嘀打车市场份额多2.7%,而最新数据显示,快的比嘀嘀多3.1%。二者实力对比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可谓势均力敌。
近日,打车补贴双双下调,嘀嘀打车并未作出回应和详细说明,而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则将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拉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尽管市场竞争天经地义,但竞争应该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损伤用户的利益。”并称,“我们决定为了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而将这样的竞争暂放一边,相信这与主管部门的诉求也是充分一致的。”
他这样说,你就这样听,这都不重要,因为打车大战只是巨头之争的前戏,之后才是一场硬仗。
绕不开的微信和微信红包
腾讯和阿里,中国互联网行业两大巨头,PC时代,分别凭借即时通讯和电子商务,牢牢占据着各自的山头,虽偶有腾讯挑战C2C等阿里核心领域的攻守战发生,但总体而言,各自的比较优势明显,相安无事。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两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各方竞争也愈加胶着。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
有人说,若论阿里的衰亡史,微信的诞生绝对算得上里程碑式事件。
三年前,微信推出伊始,腾讯说,它是在进行自我颠覆、自我革命。外界说,它只是QQ的一件马甲。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移动版的IM如今能够干越来越多的事情,甚至成为外界认为可能撼动阿里帝国牢不可破的电商地位。
这一点,马云同样没有想到。
马云转变态度发生在2013年年中。2013年7月3日,腾讯的2013年合作伙伴大会开幕。会上,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证实了此前市场的猜测,即将推出的微信5.0确定推出支付功能,实现线上和线下支付。
这对在微信上做营销的人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电商资源和支付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优势,微信5.0推出支付功能对阿里巴巴而言绝对是对其底线的挑战。
微信5.0于2013年8月5日正式上线,阿里旗下的淘宝不仅在同一天推出了与新浪微博合作的“淘宝微博版”,而且还在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两度祭出封杀大旗,屏蔽微信淘宝客类营销应用数据接口和外链二维码图片。
虽然淘宝给出的理由是“为用户着想”,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阿里此举明显是为了狙击微信。“未满两年,微信用户数据猛增,突破3亿,其所表现出的强大营销潜力和微信5.0的电商与支付功能都会对淘宝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阿里急于将微信从它的生态链中排除出去。”
接着,2013年9月,阿里正式推出移动IM应用来往,开始与腾讯的微信展开正面交锋。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说在微信和来往的交战初期,面对共同的利益,马云和马化腾在“三马同槽卖保险”时还能保持风度鼓吹竞争的话,那么,马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出现则是让两人彻底撕破了脸皮。
马年春节,腾讯借力“送红包”这一传统习俗,推出了新玩法,几块钱甚至几分钱的“利是”,在相互讨要、分发的欢乐中拉近了人际距离,让传统的“发红包”注入社交网络的新时尚。
“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全国疯抢。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更重要的是,微信红包的互联网思维和由此催生的商业创意更是让人叫绝。发送方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和金额,以及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就可以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后获得相应收益,此时需要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方可在一个工作日后提现。如此一来,绑定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必然大增。
这一事件对马云的冲击很大,直言遭遇了一场“珍珠港偷袭”。气急败坏的他甚至叫嚣着,“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马化腾曾称,如果没有微信,对腾讯可能就是一场灾难。如今看来,这句话对马云来说,则蕴含着这样一句潜台词:如果有了微信,对阿里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下一战:O2O大市场
打车大战尚未结束,战斗接力棒便又传回了移动支付手上。这是“阿Q大战”的关键,也是O2O(Online To Offline)大市场的筋骨。
“您有微信吗?我们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您只要用微信扫描一下收银台屏幕上的二维码或者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小票,就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完成付款了。”3月8日,马年的妇女节,从这一天开始,人们不带钱包,不用排队,也可以在王府井百货购物。
这是腾讯与王府井百货集团战略合作的最新进展,也是腾讯O2O模式的又一发展。据王府井公告称,双方将在微信公众平台商户功能、微信支付服务上开展合作。
毫无疑问,腾讯在O2O领域的不断拓展将令阿里巴巴感到紧张。
从高朋网的电影票,到嘀嘀的打车,再到大众点评的餐饮,以及今天的王府井微信购物,腾讯以微信作为大入口,以SOSO地图、微信支付为支撑,中间整合本地生活关键模块,迅速打通了O2O布局的关键环节。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阿里的O2O布局。与腾讯以微信为中心进行布局的做法不同,阿里巴巴O2O可谓是广撒网、先占位。餐饮领域,阿里押宝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整合高德地图资源,希望将餐饮做出“淘宝+天猫”的模式;在打车领域,则是以“快的打车+支付宝”,对阵“嘀嘀打车+微信支付”;服装领域,淘宝推出了微淘,尝试着和部分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开展O2O项目。
马云希望阿里巴巴能够在O2O上各个击破,做入口、交易、用户关系全产业链。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与腾讯相比,阿里已经落后一步,因此,它的每次行动总会给人一种战略的焦虑感。
马云,不高也不帅,但是激情四射、口吐莲花。他做事即便没有争议,也希望具有争议。而马化腾,身材挺拔、面如冠玉,行事低调内敛,面对公众,能躲就躲,能闪就闪。
无论是长相,还是做事风格,马云和马化腾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但面对移动互联网,他们有着相同的野心和抱负,都意图一统江湖,颠覆世界。
战火不息,斗魂不死,创新不止。让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
打车大战交锋记录
1月10日 嘀嘀打车软件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1月20日 “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0元。
1月21日 快的和支付宝再次提升力度,司机奖励增至15元。
2月10日 嘀嘀打车宣布对乘客补贴降至5元。
2月10日 快的打车表示奖励不变,乘客每单仍可得到10元奖励。
2月17日 嘀嘀打车宣布,乘客奖10元,每天3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机每单奖10元,每天10单,其他城市的司机每天前5单每单奖5元,后5单每单奖10元。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新司机首单立奖50元。
2月17日 支付宝和快的也宣布,乘客每单立减11元。北京司机每天奖10单,高峰期每单奖11元(每天5笔),非高峰期每单奖5元(每天5笔);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每天奖10单。
2月18日 嘀嘀打车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
2月18日 快的打车表示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
3月3日 快的打车表示,乘客补贴降至10元,每天2单。司机补贴5元,每天10单。
3月5日 快的打车再次调价,将补贴标准从每单10元下调至5元,每天2单;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乘客每单奖励5元,每天2单。
3月7日 嘀嘀将给乘客的返现金额由原来的8-20元随机返现,降至6-15元随机返现。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