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超级电视成功原因何在

  从投资的角度,也许涉及赔率和概率,难以评估。但是在业务经营层面,乐视网(300104)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总体上,笔者是看好乐视网的。

  一般的看法是:视频网站是个重资产行业,是“高价买版权,低价卖广告”的并无多少高附加值的内容搬运工,需要依靠规模取胜,但未来面临着内容、市场和用户获取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将面临长期的激烈竞争。

  那50亿的收入预期是否能实现呢?这显然不是问题。地方卫视台可以做到的程度,视频网站为何做不到呢?从用户的角度,传统上人们看电视换台本质上是直接切换内容,但现在为了切换内容还必须先切换APP。从这个角度说,不同的APP就相当于不同的传统电视台,无非是电视台把不同内容按时间序列逐一直播,而视频网站则是全部阵列出来以方便点播。——这样的变化意味着视频网站的集中度肯定会高于电视台,所以爱奇艺、优酷、乐视们在体量上超越浙江、江苏、湖南台是迟早的,当然电视台也不会坐以待毙。

  乐视的硬件

  “开放的生态闭环”是乐视随处可见的标签。从目前的状况看,其软硬件各方的发展还是蛮好的。比如网站方面,引述年报的数据“公司网站的流量、覆盖人数等各项关键指标继续大幅提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网站的日均UV(独立访问用户)约2600万,峰值接近4500万;日均pv1.4亿,峰值1.9亿,vv日均1.6亿,峰值2.2亿。”,与2012年末比,增幅显著。

  从硬件看,其2013年的成绩是:“乐视TV智能终端总销量超过120万台,其中超级电视超过30万台,乐视盒子超过90万台。”。相比之下的2014年,估计仅仅超级电视销量就应该能突破100万台。它目前的销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特殊供货日,比如新品发布、购物节等;二是常规现货开放日,固定每二周一次,在第二个周二,每次供货2.2万台(现在增加到3.4万台);三是通过其他渠道,比如京东、苏宁、国美等的供货。从我的观察看,前二种发售的情况还是比较火爆的,都是几分钟就抢没了。

  笔者以为乐视超级电视成功的深层次因素是,它成功地塑造和运营了一个有别于已有品牌的新品牌。主要表现有二点:1.完全有别于传统品牌的渠道模式和销售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以cp2c为特征的类小米营销。2.迎合了大尺寸的时代潮流。

  细解乐视电视成功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引入一个简化公式:a=b-c+d。其中a是目标利润,b为售价,c是全部成本,d为补贴。目标利润a以国内黑电厂家为例,不超过5%的净利率;补贴d以目前的状况,来自于系统平台、内容和应用的给硬件的补贴还非常有限。把公式置换下,看得更清楚,b=a+c-d,可见b基本上取决于c。以乐视电视第一个型号X60为例,当初售价6999,现在售价4999,这个价格为何有冲击力呢?不是因为乐视不要c,也不是乐视因为生态协同从而d多,主要是因为它售价比较低。

  像海信这样的传统品牌,以前也有60寸规格的电视,但价格贵。价格差异,c、d是无法提供的,要使得价差具备颠覆性,只能让售价足够低。售价的费用包含了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二个部分,既然硬件的BOM成本和加工费用是基本刚性的,那么唯有从流通环节获得解释:海信每个卖场要放一台60寸的电视,要多少成本?每个地区放足够的库存,得要多大库存,又要承受多大跌价风险?苏宁国美要拿走20%的抽成,又是一大笔;本身对传统品牌来说,低档机走量高档机赚钱又是默认策略……所以cp2c模式,落地到高档大屏产品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使得供应链、生产、库存、营销等各环节都极高效率。而且从时机上说,大屏化则正好又是需求的“台风口”——这些原因可以初步解释乐视现象。概括的来说,乐视找到了一个极佳的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并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取得了初步成功。

  乐视X60发布一年后的现在,如果去京东和苏宁查询60寸智能电视产品的售价,会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国产品牌几乎集体缺失,二是国外品牌和售价仍然比较高。这说明对于国产品牌来说,线上线下同一市场这样的局面仍然没有形成。在苏宁实体店里有大量高端大屏机型的海信,在苏宁易购里却主要是55寸以下机型(仅有个别搞活动的大屏型号),海信在京东则完全没有55寸以上产品。这意味着,海信线上线下仍然执行不同的市场策略。也由此可以判定,乐视电视在“颠覆”了行业整整一年后,仍然没有得到传统品牌厂家们的有力回应。

  去年的60寸之后,到了今年,乐视又推出了二个产品,一是70寸,一是50寸4K,同时把60寸的售价降低。这二个领域情况类似,即传统厂家要么不上网(即线上线下不同市场策略),要么价格较高,被当做“盈利的业务”在做。所以,今年的乐视电视销量继续飘红是没有悬念的。

  雪球财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