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行业老鼠仓被曝光的数量大大增加,包括华夏基金、华宝兴业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公司都有基金经理牵扯其中,难怪有分析人士称基金经理老鼠仓已经从以前的个案演变为群体行为。
事实上,基金经理大面积涉嫌老鼠仓早有预兆。今年前四个月,基金经理的离职数量已经逼近去年全年的人数,其中,“个人原因”、“身体原因”占据主流,似乎已经预示了其中暗藏蹊跷。
那么,今年大面积老鼠仓曝光真的是基金经理道德水平明显下降了吗?笔者以为不然。以往老鼠仓的现行主要通过举报。如果没人举报的话,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发现。但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减少了监管部门“捕鼠”的难度,大数据时代正在让老鼠仓无处遁形。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大数据的开发逐渐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调查老鼠仓,主要是通过模型在海量的交易数据中,调查违规行为。一旦出现可疑账户,即能够被监管部门锁定,再加以交易记录的调查,老鼠仓往往是“一抓一个准”。
据报道,深交所有几十人的监控室,设置了200多个指标用于监测估计,一旦出现股价偏离大盘走势,深交所会派人立马查探异动背后是哪些人或机构在参与。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这一次批量“硕鼠”的落网,行业中人流露出了不少的怨言。有些从业者甚至抱怨“监管部门要将公募基金斩尽杀绝”。必须指出的是,在任何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老鼠仓都属于违法行为,都侵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替老鼠仓开脱的言论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所谓“法不责众”的观念不该在日益法制化的证券市场中出现。事实上,正是由于早期监管的缺失才让基金经理有机可乘,才将违法违规的行为当作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随着证券监管的不断完善,基金经理的违规成本也在增加。经过这一次严格的整肃,相信中国基金经理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都将得到一次显著的提升。
本刊记者 启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