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迁变之路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公平,迁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20 16:35
文|本刊记者 张旭
2010年3月,教育,这个与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关联的重要话题,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及“两会”召开而成为中国发展议事日程上的重中之重。在那些来自“两会”且可被视作意见的声音中,质量、教育公平、改革创新等是获议最多的内容;而在《纲要》实施的第一年,有关这些问题的建言或许正是绘制十年后中国教育发展图景的笔触。
如何实现4%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这是《纲要》里非常抢眼的一句话,除因为明确了达到这个比例的时间点,还因为4%的目标提了17年却从没实现。
对于这个17年未践的承诺,财政部给出的解释是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较低。然而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却无一例外地相信,现在国家“不差钱”。
“提了那么多年仍然不能实现,这里面有中国GDP增长快和教育支出需求大等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总结道,“但关键还是执行的意识不够强。”而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则直言“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都比我们高,难道我们比人家更缺钱吗?教育是长线投资,今天不投,明天怎么办?建设人才强国,投入不到位怎么建设?”秦绍德说,一些领导缺少“哪怕勒紧裤带也要投教育”的意识,这才是4%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然而,考虑到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地方财政的现实,实现4%所需的显然还不只是强化意识。
四川省广安市2009年GDP总额为4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后者占前者比例为3.6%。同年,广安市的财政收入为15亿元,在一般预算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92%。“这些财政收入大部分还都是从中央和省里面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介绍说,“换句话讲,如果靠我们自己的资金来办教育,结果就是办不起来!4%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很重要,但是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是因为对于一些贫穷地区而言,“甚至即使投入100%,可能也仅够吃饭而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苹如此解释,“而一些富裕的地方,根本不用投入4%就能把教育办好。”汪苹据此认为,实现4%,首先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方明确国家和地方各自投入比例的不同标准,否则贫穷地区的教育永远达不到全国平均比例4%的水平,而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
教育公平之路
与教育投入标准缺失相比,户籍造成的教育不公问题无疑令更多人深有体会。汪苹指出,非户籍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很多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联系,在一时难以对户籍制度进行大幅度改革之前,至少可以通过弱化二者间僵化的联系来促进教育公平。
“纳税的公民应该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而公民在哪里纳税,获得税收的地方就应该为纳税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果把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和税收联系在一起,那么为某个地方纳税的非户籍人口或其子女在当地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也是说得通的。”汪苹说。
康永恒则更加关注2009年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造成的不公平。
事实上,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水平并不会因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然而绩效工资改革却要求由地方为教师筹集资金。于是,标准不统一和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便在绩效工资问题上造成了新的不公。“据我所知,比较好的地方每人4万多,而有的地方却连1万都不到”,康永恒说,“教育部在考虑有些问题的时候缺乏通盘的考虑,关起门来办教育,人民很难满意。”
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复旦大学的党委书记,秦绍德并不认同将“公平”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目标,但他同时强调,在自主招生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公平问题,否则,招收更适合高校培养目标进而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根本目的将难以实现。
据秦绍德介绍,有些学校的自主招生,由于面试程序设置不合理,导致了不公平的现象。“几个学生同时和教授们谈,在有限的时间里,会说的学生占去了很长的时间,不善表达的甚至没有说话的机会,这就是不公平。”秦绍德说,复旦的经验是,考生分组和教授分组均通过抽签形成,且直至考试当天早上再抽签决定考生组与教授组的对应关系,以此避免出现“条子生”;考试过程中,每个考生要和每位教授单独谈15分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尽管就自主招生而言,复旦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尚存争议,但其为实现程序公正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对于如今诟病颇多的各类升学考试来说,无疑具有启示价值。
创造性人才缺失原因何在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对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教育界专家的思考结论大多指向价值培育的缺失。
在罗崇敏看来,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价值流失和教育创造力缺失,而价值流失和创造力缺失则是创造性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罗崇敏用“学校官场化”、“学术市场化”、“学习情场化”来说明价值流失的具体表现。“学校缺少创造的自由,学术以金钱为导向,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充满情绪而缺少理性,我们的教育因此变得功绩化、功利化、世俗化。”罗崇敏说,教育体制中的价值缺失使学生疏于引领的自觉,而一味盲目地适应现实,“钱学森说没有大师人才,我认为和我们这样的教育体制有极大的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则强调,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这是培育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所在。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可以触发显性知识的知识,思想就是一种重要的隐性知识。”欧进萍说,“没有知识和能力的学生干不成事,但是有知识有能力没有思想的学生不知道干什么事,这就是缺少创造性。”
欧进萍所说的思想是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为了培养这样的思想,大连理工大学的一项重要探索便是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具备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我们的学生和以前的大师有很大差别,原因之一就是那个时代的教育在那些大师的心中留下了民族精神的烙印。”欧进萍说。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不普及不提高,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政府工作报告》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都比我们高,难道我们比人家更缺钱吗?教育是长线投资,今天不投,明天怎么办?建设人才强国,投入不到位怎么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
“学校缺少创造的自由,学术以金钱为导向,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充满情绪而缺少理性,我们的教育因此变得功绩化、功利化、世俗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