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法令的侠士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蔑视,侠士,贵族
  • 发布时间:2014-07-11 15:25

  现在学界的主流说法,士与侠同源,西周的低级贵族,到了春秋时期,演变为士或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因为后来从私学里学出来的士,好些并非出身贵族,也有庶民。东周分际,非贵族的庶民,大多都是从贵族圈里坠落下来的,低级贵族能做的事,凭什么他们就一定不会做呢?

  礼崩乐坏的潜台词,就是原有的身份秩序乱了。大小山头,竞争加剧,用人之际,才俊之士也就有了机会。至于从什么途径出人头地,要看个人的机缘。孔门之徒,大抵走仕途,学成之后跟着卿大夫做家臣,一步步爬上去。而墨家的门徒,则走的是侠士一路,扶危解难,行侠仗义。

  西周等级森严,人都生活在礼制框架的格子里,谁也别想僭越。设计虽好,但其实在悄然之间,局面已经发生变化。周平王东迁后,人的身份地位,多少可以自己做主了。

  春秋战国之际的侠,大抵习武。习武这点事,原本是贵族教育里有的。西周实行的是贵族兵制,在战车上持戈拿弓和驾车的,都是贵族,最不济,也是士。从王官之学脱胎而来的私学,当然也要习武。所以,混出来的人,无论相还是将,抑或知名的侠客,都会武。连苏秦张仪这样的舌辩之徒,照样可以领兵打仗。

  当然,侠士为人做刺客,技击的本事要大一些。只是,那时的刺客,也并非职业杀手,无非报恩,拼将一死酬知己而已。要离、专诸、聂政和荆轲都是。豫让本是智氏的谋士,为了酬答主人,也就变成了刺客。但应该没有一个侠客,能像武侠小说里那样飞檐走壁,无所不能。他们那点功夫,也就比一般人强点而已。像荆轲,都近到秦始皇身边了,还是没能得手。三两招之间,居然拿不下一个深宫里的帝王。

  不过,侠士的为人都不错,重然诺,轻生死,拯危扶难,行侠仗义,却不留姓名。这样的人,想要不喜欢都难。西汉时,这样的侠客不少,像朱家,仗义疏财,救人急难,唯恐人知。帮助季布脱离危难,但季布发迹了,朱家却避而不见。事迹传世最多的,是郭解。郭解的父亲就是侠士,在汉文帝时被官府杀掉,但郭解照样子承父业。年少时倒是经常犯律条,动辄杀人,亡命江湖,但成年之后,不再干这样的事,跟朱家一样,扶危济难,行侠仗义,为人排解纠纷。

  郭解最大的特点,是讲道理。他姐姐的孩子跟人喝酒,强灌之,被人一怒之下刺死。他姐姐弃尸道旁,逼郭解出手,找出凶手。凶手在郭解门客的追索之下,不得已现身,来见郭解,把事情始末讲清楚。郭解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孩子该死,你没事。他把人放了,自己出来把外甥安葬。

  洛阳有人发生纠纷,任凭本地贤豪怎样调解,都无济于事。郭解去了,几句话,双方就和解了。郭解对当事者说,这样一来,我岂不是让洛阳的贤豪很没面子吗?我马上走,你们待会儿等当地贤豪来,听他们的话和解吧。

  但是,这样的人,皇帝不喜欢。郭解先是被强制迁往茂陵,当时迁徙的都是富豪,有一定财产标准的,郭解身无余财,不符合标准,但皇帝一定要他走。要他走,就是拔掉他在当地的根。没想到入关之后,关中豪杰,知与不知,争相与之交结。到了这个地步,皇帝不会再让郭解活了。不久,因为一个旧日门客的杀人案,郭解被牵连进去,不仅自己死了,连累族人也被害。

  官府不喜侠士,表面上,是因为侠士蔑视法令,像韩非子说的那样,以武犯禁。其实,他们是不喜欢民间形成另外一种权力中心,不喜欢民间借侠义抱团,团抱紧了,一旦官府不讲理,反抗也就来了。两千多年,朝廷和官府反复打击镇压,侠士也就渐渐没了。

  文_张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