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自己的内在小孩

  你心里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你埋怨、沮丧,可是亲爱的,就像婴儿无法选择他的出生权,打翻的牛奶瓶又怎么能复原如初呢?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多一些爱呢?你到底是在乎过程还是在乎结果?如果没有对内在小孩的细心呵护,怎么会有今天一个成熟、柔韧、美丽的你?

  1 养植物

  你试过养植物吗?你有没有见过一颗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过程?看着一株植物每一时每一刻的伸展、生发,你会体会到生命逐渐蕴发、壮大的力量。

  你到底是在乎过程还是在乎结果?如果没有对内在小孩的细心呵护,怎么会有今天一个成熟、柔韧、美丽的你?如果你并不关心这一时一刻的生长,那最后对你呈现出的不过是一株长成的植物,这其中错失了多少美妙的欣喜和发现呢?

  2 做自己的内在父母

  你心里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你埋怨、沮丧,怎么遇到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父母?可是亲爱的,就像婴儿无法选择他的出生权,打翻的牛奶瓶又怎么能复原如初呢?受到的呵护不够?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多一些爱呢?

  你可以试着练习自己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是对自己爱的表达,哪怕是喝一瓶水、吃一餐饭。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过去,也没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当你渐渐懂得“爱是自己给于自己的”这个道理以后,你就真正强大起来。双脚有力的扎根在大地上,从土壤中吸取的能量才能让你茁壮成长,开出耀眼绚丽的花。

  3 整合所有次人格

  高兴的你、悲伤的你、愤怒的你、狂放的你、纯真的你……你困惑了,到底到底哪一个内在小孩才是我?

  每一个都是你,但每一个也都不是全部的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性格中这些众多的内在小孩,都是次人格,且它们皆应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我”之下。一种看法是,人会有问题,是因为过于认同或过于忽视某一或某些次人格,同时缺乏整合各种次人格的能力。

  这些内在小孩在你的心中冲突、辩驳、隔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对话、沟通。试着从高度来看你的这些内在小孩(次人格),给他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去认真倾听每一个的心声,组织协调好每一个的需求,整合出一个圆满、和谐、自足的你。

  4 重回赤子状态

  在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找一个你感觉舒服的姿势,自然放松。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平缓自然轻松,从头部开始,渐渐放松身体和心情。

  想像一下你正走在一条宽阔的大路上,天气很好,鸟语花香,万物沐浴在暖和的阳光中。走着走着,你有点热了,那就把外套脱掉吧。是不是觉得凉爽了些?也更轻松了些?继续走着,当你感觉到热,可以再脱一件衣服。

  慢慢回到你的童年,看看那时候是几岁?试着从旁观者角度观察,这个小孩的状态如何?开心不开心?穿什么衣服?在想什么?如果你愿意,可以一直往下走,直到回到呀呀学步的赤子状态,回到妈妈的怀抱。给我们的内在小孩爱和滋养,让他可以快乐、安全的表达自己,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