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展会国际化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政府,展会,国际化
  • 发布时间:2014-08-12 09:07

  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国际化的展会显然更有吸引力。

  它不仅能带来国外展商和采购商,为城市带来大量国际贸易成交额,同时国际展会还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成为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和耀眼的政绩。同时,国际展会对于会展城市的“晋级”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在这方面成都就是最好的例子。

  成都是近年来会展业二线城市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城市。尤其是2013年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的举办,让成都成为国内唯一同一年度举办两场国际盛会的城市,成都的名气如日中天。成都非常善于利用国际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深谙国际会展对城市发展作用的成都近年来通过加强与跨国办展机构合作的方式推进会展业的国际化。7月25日,成都市博览局再次与国际知名会展公司--意大利罗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这是成都市博览局继与德国科隆展览、英国博闻集团、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再次与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开展合作。与国际办展机构合作,无疑能够借助其国际网络渠道和资源,提高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在推进会展国际化方面,各地政府都不遗余力,这一点,从各地出台的会展补助政策中就可窥斑见豹。

  根据《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2013年度)》统计,2013年各省市共出台鼓励会展发展政策61条,涉及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等25个省(市、自治区)。在这些会展扶持政策中,不乏对国际项目的支持。例如北京出台的《关于北京市商业会展业发展项目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对于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展会,在京办展的前三届,每届给予主办方(主运营方)不超过50%的场租费用支持,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通知》同时也规定了“国际展会”的条件,即:每届展览面积不低于3万平方米;每届展览参展商不低于500家,其中国际展商(含台、港、澳地区)租用展览面积占总展览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可以看出,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对于国际展会的补贴标准和条件限制都是比较高的。对于引进国际展会项目的重视,反映了政府对“国际范儿”的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各地国际会展项目的增长。

  除了国际展览,政府对于引进国际会议也非常重视。一、二线城市自不必说,而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更加重视发展会展业,在引进国际会议、展览方面也逐渐变得大方起来。2013年,福建武夷山市出台的《武夷山市会议会展、品牌建设等专项奖励实施办法》规定,对于参会人员有来自境外国家(地区)的国际会议,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奖励:境外参会人数达60-100人的,给予1万元奖励;101-200人的,给予5万元奖励;200-500人的,给予15万元奖励;500-1000人的,给予25万元奖励;1000人以上的给予50万元奖励。

  在注重政策引进的同时,各地政府在培育本土品牌的时候,也偏爱“国际范儿”的展会。比如,西安有西安国际家具博览会,南京有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郑州有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网上博览会,沈阳有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博览会,北京有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国际图书节等等。相比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会展国际化程度高一些。据统计,国际性展览已占上海展会总数的75%左右,平均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由此可见国际展会在城市会展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不管是引进国际会展项目,还是举办国际性本土展会,都可以看做会展业国际化具体表现。但是国际项目和国际展商只是国际化的标签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不应局限于此。要想会展业真正与国际接轨,最重要的是学习国际化的办展理念和经营思路。这些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一点,作为世界会展强国的德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德国的展览公司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举办的博览会就向国外参展商开放,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国参展商和观众,从而使德国举办的博览会的国际性日益提高,参展商不仅能结识新的客户,而且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客户;同时德国展览公司能洞察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到国外投资办展。目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及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德国展览业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虽然国内很多城市也有针对出展的鼓励政策,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展领域至今没有在国际上形成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的海外自办展项目,这与德国、英国展览公司在华办展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在大型展会期间举办国际会议,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博览会期间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和客商,是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最佳时机。因此,承办国际会议已成为德国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览会举办者往往在展会期间举办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结合展览会发布业界动态信息,使之与博览会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既提升博览会的知名度,又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配套服务要到位。纵观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配套服务都属一流,国内在注重引进国际展会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对服务的要求。从展览设计、展台搭建与布置到信息资料、交通、运输、住宿和旅游等服务项目,德国展览会承办方提供的服务均非常到位,特别是在解决博览会期间的停车和交通拥堵问题及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德国展览公司一般在城外的交通枢纽地带建几个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提供车辆免费接送观众,从而避免大量车辆拥入市区;如展览中心位于城外,就在展馆旁边建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还在机场、火车站或市中心设临时车站免费接送参观者;在许多展览城市,观众凭展览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为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德国展览会举办单位给参展企业邀请的客户给予门票优惠,参展企业可预先从展览公司订购门票后寄给客户。这些都非常值得国内会展城市学习,尤其是展馆周边的停车问题,大型展会期间的交通问题,很多城市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真正的“国际范儿”,不仅要有国际项目、国际展商和国际观众,更要有国际一流的服务和发展环境以及国际化的思维和理念。国际化,中国会展业任重而道远!

  本刊记者/陈联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