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方式加速会展业市场化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宁波市,张幸迩,会展业
  • 发布时间:2014-08-12 09:07

  ——访宁波市人民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幸迩

  港口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港口的发展,从而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共生共荣。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市场化程度较高,一直以来把“以港兴市,以展促贸”作为经济发展战略,谋求港口、会展、城市同时又好又快发展。宁波作为国际化的港口城市,贸易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发展会展产业的更大优势,在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环境下,该如何探索新的道路?记者为解析这些问题,采访了宁波市人民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幸迩。

  港口优势明显的会展城市

  “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宁波会展业发展16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演进,初步形成了会展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正处在数量扩张向结构调整、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从港口城市来讲,宁波更适合发展物流产业,港口是宁波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宁波国际化城市建设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宁波发展会展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和国际贸易,但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瓶颈。”张幸迩表示。宁波港加大现代物流港转型步伐,港口运输生产实现了新突破,海铁联运箱量首破5万标箱,同比增长超20%,成为海铁联运南方第一大港。同时,宁波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1%,增幅列中国大陆主要港口首位。以港口拉动宁波产业,以港口振兴宁波经济。

  宁波依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其中消费类展会举办较为成功。张幸迩说:“宁波现在人口约一千万,其中常驻人口670万,流动人口300多万(外来人口),消费能力特别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展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和余姚、宁海、慈溪的专业展馆构建成了宁波优越的硬件条件,使宁波会展业如虎添翼。”2013年全市共举办会展项目279个,其中,举办展览160个,展览总面积186万平方米。按照有关统计公式分析,每10000平方米展会产值为3670万元,那么宁波2013年展会产生的直接产值达到了68.3亿元;香港会展业统计表明,每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100个就业机会,宁波展会全年可提供18万个相关就业岗位。会展业的发展,极大地助推了城市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亮出政府会展改革创新“手术刀”

  政府机关渗透过多、大包大揽,是全国政府会展项目的“老大难”问题。政府会展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发展需求,会展项目多而散、资金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宁波市首次对政府会展项目亮出改革“手术刀”,率先出台政府会展分类清理整合方案,集中力量办好5个重点项目,推进10个项目逐步转向市场主体或社会中介承办,停办4个项目。

  第一个是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浙洽会)、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以下简称海洽会);第二个是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和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展);第三个是人才科技周;第四个是智慧城市博览会(简称智博会),智博会是中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国家级重点展会,宁波作为中国“智慧城市”的首倡者与实践者格外引人注目,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五个是香港和宁波共同举办的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市场化道路并不是完全适合每一个展会,需要政府主导的就应该政府大力培育,每个地方都培育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会展项目,但更应该扩大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更多地参与会展业发展。

  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宁波将保留一批效果好、前景佳的重点性会展项目,整合一批交叉性、重复性的一般性会展项目,调整一批发展慢、周期短的会展项目,转型一批作用小、效益低的会展项目,停办一批投入大、绩效差的会展项目。根据市本级政府会展项目分类清理整合方案,宁波将分别对消博会和中东欧国家特色展,海洽会和浙洽会,人才科技周,宁波高交会和宁波高洽会等进行项目整合,推动新材料论坛、宁波旅游节和宁波购物节等10个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转型。

  政府会展项目大“瘦身”

  中央国八条之后,对政府型展会论坛,节庆加以精简,当时宁波市政府开了三次常务会议,改进政府会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会展办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年度市本级政府会展项目及资金安排计划。重点项目直接划拨相应的责任部门,其他项目可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进行资金统筹管理。同时,建立政府会展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市场运作,奖优罚劣。

  其中中国(宁波)国际家居博览会(简称家博会)、中国(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服博会)在市场化运作中,是较为成功的先例。这些展会在严格意义上讲,刚开始是由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转变。每次活动,政府扮演着“倒茶端水”的角色。市场化道路是一个转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博会在市场化之后,规模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效益也蒸蒸日上,在同类行业中走在了前列。”张幸迩说道。家博会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办展模式的指导下,有效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大力推进宁波市、江东区联动办展的良性机制,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应中国会展业发展要求品牌化发展之路,值得各地办展机构借鉴和深思。服博会最大限度地凝聚世界服装产业的资源、资本和资讯,集聚服装产业的参展商、采购商、投资商、服务商和服装趋势、服装文化等资源,形成服装产业国际经贸、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步伐。

  市场是一个自由的逐利者

  位于上海大虹桥范围内的国家会展中心年底将投入运营,一个50万平米的国家会展中心,对于和上海仅一水之隔的宁波来讲,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宁波会展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张幸迩坦诚地讲,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实际上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更有可能会出现灯下黑的情况,如果市场化运用的好,是可以有联动作用的。对于上海这样会展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来说,很多展商都有一种心理,感觉在上海办展门槛过高,要求过严,费用太高,因而自身会产生底气不足的情况。张幸迩说:“宁波恰恰看到了这个机会,上海到宁波交通便利,门槛也远远低于上海,并且很多企业在宁波发展,企业在这里还是有买家的,很多企业认为在宁波办比上海还好,宁波和上海还是要错位发展,上海就像航空母舰,我们就是紧随的小游艇,资源共享,彼此更好发展。”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哪里办展有利就在哪里办,体量大有体量大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不足,如大体量的城市对这些小的展会不重视,这样来讲,一些展商在注重办展时效和实际利益的前提下,宁波就有被选择的可能性。

  张幸迩表示:“谁率先转型,谁就能把握主动权,就能抢占发展的商机。”在会展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宁波率先出台政府会展分类清理整合方案,并制订项目管理操作细则,这一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

  本刊记者/孙永红 编辑/陈联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