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发展,战斗
  • 发布时间:2014-08-15 10:22

  1977年高考恢复,那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当年的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时年我半岁。

  去年夏天,我告别了年迈慈祥的父母,告别了失败的感情,告别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和轻松的工作,满怀理想从弥漫着雾霾的北京一路南下来到《汽车导报》的深圳本部开始了我的主编生涯。那会儿我对主编这个职位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主编和乐队指挥一样,就是智商不高的舟舟也可以胜任。

  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揣摩好这个角色的内涵,以至于常常莫名其妙感到落败和无助,也后悔做出这个选择。在一次被总编辑训斥之后,我甚至忽然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不过,角色转换还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其实也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具体表现。

  如今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发现自己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导报的发展路线,这个路线的形成和大环境不无关系。我常常思考纸媒的趋势,慢慢明白了纸媒的价值。何为价值?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到达最精准的受众,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渠道变得更加细分。想用纸媒战胜无孔不入的网媒无疑是以卵击石。

  对于相对来讲资源有限的纸媒来讲,最重要的不是硬拼,而是巧取。所谓巧取,就是集中火力占领战略要地,而不是用有限的兵力攻占所有的市场。《汽车导报》的战略要地到底在哪里?这是我考虑了不止一年的课题。直到最近我才有了答案。

  如果网媒做二手车,我们也做二手车;网媒有垂直网站,我们也坐垂直网站;网媒做导购我们也做导购;网媒渗透二三线城市,我们也渗透二三线城市……那肯定是在用自己的劣势疲于应付一个根本不可能的战胜的对手。

  但深刻想一下,互联网媒体不擅长的东西:情怀、品味、深度和格调这些我们一直以来的相对优势真的做到最好了么?显然这才是《汽车导报》努力的方向。看杂志的那一群人,到底是谁?在一个免费阅读成为习惯的时代,谁会掏15元去买杂志,他们想看到什么?怎么能把这群人转化为价值?这些才是我们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和《汽车导报》团队一起努力,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推出了12本与以往不同的《汽车导报》。曾经,在担任策划总监的时候我提议导报每年做本概念刊,如今我们做出了12本概念刊。这一年的尝试和创新让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开辟了很多新的思路,并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创新成为习惯,当幸福成为理想的动力,我想没人会停得下来。

  在这一年里,我每天都在战斗,大部分时间是在和自己较劲。只求比曾经做得更精彩,只求做出一本更好的《汽车导报》。

  执行主编:李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