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博物馆2040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未来,博物馆,2040
  • 发布时间:2014-08-26 15:34

  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在干什么?现在的答案与2040年的答案会一样吗?这正是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空间叙事专业在“未来博物馆 2040”这个实验项目中所探寻的。以过去这个世纪人们所经历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来看,在2040年,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技术手段、知识构成……等等都 将与今天大不相同。问题已经不是那时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而是“博物馆”这个概念本身是否还存在?或者说那时的“博物馆”是不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经验能够认知的?

  德国哲学家和媒体理论家Peter Sloterdijk就曾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他把博物馆中的收藏品描述为“社会的隔阂”,而且只要博物馆继续发展,这种隔阂就会不断增加。此外,他认为博物馆总是沉迷于营造差异性,容易成为“异化的学校”。当然,他也指出了博物馆积极的一面,认为博物馆“属于我们如何去应对未知的时候所采取的文化策略的现象”,具有“说服一个痴缠于身份鉴别的社会,去用睿智的目光,突破那些未知的障碍”的任务。

  也许,下面这个说法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性共鸣,也会让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面对危机与质疑的时候,“博物馆”会有个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相反:“因为20世纪工业文明的社会和文化的快速转变,以及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人们正在经历着因熟悉的事物的流逝而带来的缺憾感,而博物馆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

  博物馆是否还会是那个与现实切割了的、被想象力信仰所主导的括弧中的世界?它作为“联觉媒体”的意义是扩展了还是消退了?在未来知识世界的转换中它将处于怎样的位置?也许,从接下来对弗洛伊德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华莱士收藏馆、V&A博物馆这四家性质完全不同的博物馆的未来想象中你可以有所启示。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已经基本上重新塑造了博物馆的体验,空间设计,以及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和娱乐的空间职能。而在当下的十年中,由于资金的变化,博物馆需要吸引更广泛的观众,以及能在文化、教育和娱乐的其他形式上得以提升。种种一切,都将施压于博物馆,促使其创新,以适应正在改变的用户需求。未来,博物馆将继续在大范围的趋势影响和驱动下被重塑,如同“增强现实”的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获得类似博物馆体验的方式和地点,社会和文化的改变也正在影响人们所期待的体验类型。而资金的变化将向一些博物馆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在盈利的同时,也更具包容性。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自由和数字增强技术,博物馆将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例如通过更好的观众参与和由观众驱动的内容。试问,谁将为博物馆选择新的未来?谁又将成为未来博物馆的观众和策展人?他们之间又将如何传达并体验未来博物馆的信息和内容呢?

  由四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分别来探讨未来博物馆的可能性,将伦敦最受欢迎的四大博物馆当作研究对象,学生们基于一个坐标轴,用矩形划分出未来博物馆的四种相反的极端:参与性、观赏性、常设性以及临时性。参与性:博物馆提供了积极的活动。从这个层面的空间和体验来看,博物馆通过互动和参与,吸引并鼓励观众。观赏性:博物馆邀请观众去观赏和学习。从这个层面的空间和体验来看,观众扮演了更为被动的角色。常设性:博物馆提供常设展览。从这个层面的空间和体验来看,这关乎于博物馆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参观程序以及对展览内容的维护。临时性:博物馆空间和时间的临时变动。从这个层面的空间和体验来看,他们可以是被委托的、短暂的、移动的或是自发的。

  四个象限清楚划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每一个象限都代表着每一组学生们对未来博物馆想象的特质。每一组学生使用四个不同象限 的博物馆特质制作动画影片,融合多种可能性,这些成果将使企业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得以产生不同的未来策略,而不是单一固定的未来。

  弗洛伊德博物馆 Freud Museum

  弗洛伊德博物馆坐落于伦敦的汉普斯特德——心理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故居,博物馆除了展示弗洛伊德广泛的收藏物和研究的图书库,还保留了弗洛伊德的研究空间——他的心理分析的实践中心,并提供当代艺术展览和讨论弗洛伊德的著作。

  2040年,气候变化已经使天气和压力以及人们的焦虑情绪产生了大幅度的波动。政府机构推出了强制性的心理治疗方案。Katherine Tamimoto,一个政府的心理治疗师,正着手治疗一个艺术家本杰明·梅杰,他邀请她去一个“倾听者”展览。在展会上,凯瑟琳发现一个来自弗洛伊德博物馆委托的艺术装置——“听”。在这里她终于得以倾诉一个一直困扰着她的噩梦。

  凯瑟琳参观弗洛伊德博物馆后,获得了很多来自弗洛伊德的研究的启发,她决定将这些启发运用到自己的心理治疗实践中。但关于本杰明 ·梅杰的秘密一直没被解决,或许他是……

  这个未来的故事描述了由内向外扩展的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的地位被改变,它成为提供心理逃避以及应付每天压力的治疗出口。提案设想了一个连接无限内容的世界,在受到外界环境的资源(文字、录像、声音)不断的刺激下,最终导致信息过盛的严重症状。诸如压力和焦虑等情况成为一种常态,博物馆提供逃离城市环境,思想中断而又重新接合的触觉体验。

  故事中,主角走进一个画廊空间,主要博物馆的一个节点。她进入了一个”聆听荚”,随即落入了乐而忘忧的沉思境界。在这里,极其融和的界面使参与者放松进入被动状态,然后艺术品开始回应主角,她也渐渐掌握了控制,成为与展品互动的积极参与者。将来,博物馆需要考虑权力的分配和互动体验的掌控。互动过程会变得更流畅和有反应,同时会传递个别修订的信息。另一个场景是当主角被带入一个四面墙上屏幕都放映着宁静的户外风光的房间,一个闹铃的干扰铃声随之传来。这个自然和科技之间惊人的对比表达了善解人意的环境以及人类福祉的重要性。

  故事还简要地论证了当主角从画廊空间走到主博物馆时城市化的严峻影响,气候变化以剧烈的风、雨和永久的黑暗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科技协助在一个暗藏危险的城市环境中导航,博物馆能否在减缓气候变暖过程中取得积极地位?在这个背景下,文物和传统博物馆设施又将被如何影响呢?

  设计团队:Federica Mandelli Kassie Wong Tracey Taylor Yamin Zeng

  英国皇家植物园 Kew Gardens

  英国皇家植物园成立于1759年。作为一个旅游景区,英国皇家植物园在植物科学和植物保护、发现世界植物多样性、保护未来植物生态、促进植物的可持续使用以及提供优美观赏环境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0年,极端天气已经破坏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少数的生物能在无保护的条件下得以生存。204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博士研究员Patrik,正在开发一个具有保护性的物质,能让植物种植在户外。尽管他的工作很重要,但他并没有收到他期望的财政支持。

  Patrick与他的祖母Rose会面,他祖母坚持他可以通过任何方法继续他的工作。第二天,他收到一条来自园丁Guerrilla的消息,说Rose已经被绑架了。作为赎金,他必须交付“千年种子银行”里已经被他的保护性物质处理过的种子。

  此故事展现了一个日益萧条的未来,特大城市的居民丧失了方向感和敏锐的感官,人与人之间因而日趋隔离。可是,庞大的数据和自我监控机制为个性化提供了资源,并策划个人体验。它成为一种推动正面情感参与的手段,并与特大城市的环境挑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博物馆将继续以体验为主导驱动。

  最后,它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未来:博物馆成为暂时撒离未来特大城市所造成的不利条件的地方。在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和污染城市的有毒烟雾的影响之下,博物馆中的植物有着另一作用:监测、控制健康的二氧化碳和空气质量情况。为了装置和保护这些活的展品,博物馆在参与研究和发展活动的同时,加入了保护的角度,它加强了博物馆作为在未来语境下生物多元化的中介——一个潜在的避难所,一个植物群和动物群的保护平台,或是人们用以躲避天灾人祸、疾病和战争的场所。而更坏的情况是博物馆资源完全被私有化。有鉴于此,博物馆需要考虑私人和公共议程的影响。

  设计团队:Sonia Kneepkens Feliciatas zu Dohna Ilias Michopoulos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在馆内的145个分馆里囊括了横贯5000年历史,超过450万件的永久藏品。它成立于1852年,并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名字命名。

  到2040年,全球将达到100亿人口,其中,老年人口将有20亿人。届时,世界将向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为此英国决定将其曾经掠夺的古物与文化遗产交还给它们原来的国家,以示英国为世界平等化作出的重要努力。

  一位祖父带着他的孙子来参加了博物馆发起的“送文物回家”项目。在这个长达五年的项目里,他们登上了去往中东的游牧博物馆列车,从摩洛哥直到乌兹别克斯坦,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送回本土。在此次旅途中,孙子发现了祖母留下的宝盒,并将它一起送回了祖母生前的家乡。

  这个项目描绘了博物馆在较大城市和全球化语境下地位的重要性。当大众注意力转向日益紧密连接的网络时,博物馆把未来的观众体验历程从馆内扩展到文物的起源国。随着加入了大众运输系统,这项方案呈现了另一个业务模式下身兼旅游导览和国际事务大使的博物馆。故事探讨了博物馆去除保护文物以外的角色,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把文物送返来源地的举措体现了文化意识。在政治高度不稳定的局势下,这个行动可以缓解政治紧张。它同时提供给博物馆一个发展成为外交和文化关系的协调人的机会。可是,如果全部展品都回归了,博物馆的空间会变成如何?当三维打印变得普及和可以负担时,那种价值如何体现在原件的转变?博物馆需要考虑展览暂时和永久的方面,重新估测它被引进商业所带来的价值。这个故事还设想了一趟横跨中东的火车之旅,乘客除了享受文物来源地相关机构所策划的正宗体验以外,还可以在列车上观看展品。博物馆利用本土交通基础设施去搬运文物,将来也可能需要考虑其专业知识如何使收入来源多元化。

  设计团队:Ling Han Liao Chirag Dewan Yan Xian Li

  华莱士收藏馆 Wallace Collection

  华莱士收藏馆是一座位于历史悠久的伦敦街屋的国家博物馆。它拥有25个展间,展示法国18世纪的绘画、家具、瓷器、大师作品以及一个世界级的军械收藏库。博物馆中的作品是在18和19世纪时收藏的,并于1897年捐赠给国家。

  公元2035年,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其渗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Leona身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着魔于科技力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独立感到佩服,虚拟丈夫的存在足以让她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然而,当她决定成为华莱士收藏馆的“新世纪收藏家”时,一个神秘的老太太进入了她的生活,扰乱了她的秩序。

  同时,一场毁灭性的性的数字病毒灾难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混乱,Leona因此失去了虚拟丈夫以及她一直以来所依赖的科技,但华莱士收藏馆却一点受收到影响。当她在读拜访时,却意外解开了神秘老太太和华莱士收藏馆之间的谜题。

  在未来的世界里,对科技的不断依赖被使实体与虚拟的界限将消磨。在这个方案中提及了上下两代之间僵持的矛盾,女性人口远大于男性,社交接触偏向线上和虚拟,数字世界普遍取代现实世界。透过渗透博物馆内外的科技,在实体领域的积极的博物馆体验得以加强。故事评论了我们对”在线”的沉迷,当涌现的千禧一代成长为天生的网络用户,在博物馆融入了更多联系个人和数字体验的冲击下,使那些不具有行动装置或无线装置的博物馆成为了异类。最充实的博物馆体验将会是数字和模拟之间的适当平衡。当新兴的科技和数字基础设施被广泛使用时,博物馆内有形的文物实体最终会被重新考量。

  设计团队:Chin Kio Lei Margriet Straatman Szu An Y

  文 李德庚、罗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