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功擦肩而过

  “确实是Facebook以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这件事让我想说出这个历史故事。”正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念MBA的赵建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与成功、财富擦肩而过的失落故事。

  如今在全球炙手可热的微信、WhatsApp、Line、KIK,都用到一种基于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根本性技术基础,而赵建文早在2006年就发明了该技术,并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但该专利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机遇。

  “老实说,这几年我每次看到WhatsApp用户超过几亿,Line用户超过几亿,包括后来WhatsApp日活跃用户超过Facebook,我的心都像刀割一样痛。”赵建文很是痛心:“你知道创业者在中国有多难吗?我当时曾四处找投资想依托这一技术基础创业,但他们认为我只是一个做技术的,不可能成事。”

  一项八年前的专利

  通过谷歌专利搜索,可以找到赵建文专利全文《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享受即时通讯的诸多好处,在通讯中提高时效,节省费用。……即时通讯系统中的联系人基于电话本中的用户并进行转化,以手机号或与手机号对应的生成ID为即时通讯ID,用户之间通过手机号码进行关联。本发明可将用户状态通知给电话本联系人。用户基于≥2.5G的无线网络即时通讯。本发明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专利适用技术领域则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

  该专利申请时间是2006年9月28日,公开于2008年4月2日,编号为“CN 101155324B”。

  让人惊讶的是,该专利的“法律事件”项目显示:该专利曾有过一次转让行为。转让方为赵建文,专利新拥有者则是“腾讯”,转让时间发生在“2012年4月4日”。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可检索到这一专利的申请号为“200610116632.X”,而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也确认:“2012年有过一次转让,目前该专利的拥有者是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目前已不是赵建文而是腾讯拥有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不过赵建文并未透露专利的实际转让价格。

  而检索维基百科等资料发现,类似基于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应该以2009年2月雅虎的WhatsApp为标志。

  随后2010年10月,位于加拿大的KIK在苹果AppStore上线,注册用户15天就突破100万。加拿大的KIK至少让全世界注意到两点:一是它恐怖的发展速度;二是它展露出的将取代短信的革命性意义。就此WhatsApp和KIK成为两个“火种”,此后全球模仿者纷纷出现,一度被称为“KIK类应用现象。”

  这些随后出现的基于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名单包括:2010年12月小米发布米聊,2011年1月腾讯发布微信。境外方面,2011年Line在日本出现,2011年1月香港Talk-Box发布。

  按赵建文的说法,《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是目前全球类似WhatsApp、微信、Line、Talk-Box包括KIK应用的技术基础,这份专利申请和公开时间比上述应用都要早。

  “无论WhatsApp还是KIK只是在不断重复我的专利,”赵建文称,“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知道我专利的存在,但这些产品仅仅是把这个专利实现的案例。”

  创业受阻成心病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游云庭指出:“我不能说赵建文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人,但知识产权审核人员在现有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比这更早的专利发明和申请。”

  据赵建文陈述,他2005年离开九城时曾萌发创业想法,当时他在九城无线技术负责游戏平台的短信/彩信增值服务。

  “离开九城,我原想迎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契机,推出一个针对外国人来中国的产品,后来被一个朋友纠正:第一项目市场空间不大,第二没有利用自己的核心经验。”赵建文称,随后他开始萌发基于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想法。

  “这里的难点是如何实现,”赵建文称,“因为原来发短信是基于通讯录,而即时通讯短信是基于IP技术,这就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要通过IP网络注册和登录。”

  赵建文表示他在2006年的这份专利中已涉及5个前瞻性内容:包括注册过程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或后端直接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服务器端;通过通讯录进行好友(熟人)匹配/推荐;展示好友状态;基于2.5G以上的IP消息发送并有多媒体消息扩展性;可以设置和分享个性的信息,包括昵称、签名和个人主页(类似朋友圈)。

  不过,赵建文在寻找投资商上屡屡碰壁,原因是投资商认为:第一这个技术如何实现的想法一旦被人发现,极易被复制;第二大公司发现后会迅速复制并把产品做大;第三这项技术会革短信的命,涉及运营商;第四中国压根没有专利,通过专利不可能构成竞争壁垒。

  “他们还认为我的知识结构就是技术,没有做市场的经验。”赵建文说,“这件事一直成为我的心病,现在我读MBA也是为了更利于未来的创业能被接受。”

  选择转让系权衡之举

  据赵建文透露,最初他找这些公司的目的不是想转让专利,而是想起诉他们侵权,得到的回复是“并不害怕我动用法律程序”。

  而在这些公司中,腾讯不仅表达了对这份专利的欣赏和认可,还显示出了最强烈的收购意向。

  “实际上我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即使动用法律程序,首先最多可能得到赔偿100万元人民币;其次取证很难,因为必须知道对方公司的产品客户端源代码;第三这些公司可能反过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诉我的专利无效。”赵建文称,这是他最后选择进行专利转让的原因。

  “当技术专利已经被申请时,相关公司也可以想出一些绕开专利的办法,比如用其他方式来实现技术,”游云庭介绍,“但成本也会很高,因为产品的用户体验可能因此被破坏,而使产品错失竞争机会。”

  据赵建文猜测,腾讯获得他的专利目的可能有几方面,首先用来保护自己,担心这份专利被竞争对手拿到;其次是与竞争对手博弈,比如在WhatsApp或Line在进入中国时占据有利地位,“第三,如果当时我和腾讯打官司,那么无论腾讯输赢与否,都有可能使微信在AppStore下线,错失竞争时间点。”

  文/杨琳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