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面临道德挑战

  日前,英国正式宣布,明年将启动无人驾驶城市试点城市竞标计划,至多3个城市,从明年开始进行长达18个月至36个月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同时,将对现行交通规则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无人驾驶车辆的出行需求。这是继美国、德国、法国等国之后,又一个国家为无人驾驶打开了绿灯。

  不过,在大规模道路测试逐步启动,无人驾驶在技术领域的难点逐步被破解,随之而来的则是它无法避开的非技术难题——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议,这也是无人驾驶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提升车主智能化生活

  早在2012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向谷歌发出首张许可证,测试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拥挤的街道和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反应。不过,根据该州的具体法案,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上路测试,但车内必须搭载两名测试人员,以避免系统出现问题时导致意外发生。

  汽车市场成熟的国家相继大手笔投入无人驾驶系统,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一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民用普及,将会大幅提升车主的智能化生活方式。除了激发整车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传感技术、视觉指示器、人工智能软件、GPS导航系统等行业,这将意味着上万亿的商业价值。

  更重要的是,无人驾驶系统将更为有效地降低驾驶者因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事故。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由激光探测仪、无线电雷达探测器、摄像设备等组成的系统,会时刻对周围环境保持360°无死角关注。车辆可以清晰“看到”周围物体,掌握它们的大小、距离,并能判断出周围物体将可能对车辆的运动和路线造成何种影响,根据物体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反应。相比人力,它绝不会因为换收音机频道或是疲劳而分散注意力。

  法律与道德挡路

  在各国政策的指引下,无人驾驶汽车正迈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无人驾驶无法绕开的法律与道德伦理问题。譬如,车辆在无法避免事故的极端条件下,是选择撞向左边人群还是撞向右边人群?当车辆在无人驾驶过程中发生事故,是由制造商、车内乘客还是车主承担责任?

  对此,各国政府也已出台相关措施。今年6月,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试驾行为颁布法规。根据要求,试驾者获得驾照的时间至少在3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导致人员受伤的事故,试驾者还须完成无人驾驶的培训课程,熟悉车辆各项指标及获得有效资质。同时,车企必须购买价值500万美元的保险,无人驾驶汽车才能正式上路进行测试。

  同时,部分车企为了加速推进无人驾驶的发展,正在主动破解法律难题。其中,沃尔沃宣布,在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事故时,如果汽车处于手动操作模式,司机对事故负责;但若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沃尔沃将承担全部责任。(据南方日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