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也许是遮蔽疮疤的最好药物,也许也是疮疤腐烂发酵的最好催化剂。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也许是后者。国家质检总局的缺陷调查似乎给了消费者一个希望,他们似乎看到了维权胜利的一丝曙光,似乎看到了一汽大众低下了一直高昂的头颅,于是维权投诉比比皆是,媒体报道甚嚣尘上,2014年火热的八月份,造就了一汽大众最火热的“关注”,新速腾也就成为了最“明星”的产品。中国有句老话,叫“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8月中旬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召回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生产的部分宝来1.4T汽车,共计54024辆。这给本来就闹得如火如荼的速腾断轴事件上又添了一把柴火。
所谓墙倒众人推,显然一汽大众远没有到了轰然倒塌的局面。而能够“众人推”显然是有原因的。我们不去看竞争对手的“落井下石”,不去看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凑热闹”,更不看一些媒体的故意炒作,因为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相信关注一汽大众的人都不会忘记2012年3·15晚会上曝光的大众DSG问题。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上海大众也用DSG,而大家都非常关注一汽大众呢?原因很简单,在“T+D”正式进入中国之后一汽大众就不遗余力的宣传“T+D”的黄金动力组合,风头盖过了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上海大众,这也许是公关宣传层面的胜利,却也为后来的信任危机埋下了伏笔。在处理DSG问题上,一汽大众采取了誓不低头的态度,先是极力否认,再是不置可否,再到模棱两可的声明,最后极不情愿的召回。这一系列的措施让消费者,尤其是购买了一汽大众产品的消费者有些寒心,我们不能就因此说一汽大众对消费者不负责任,但至少在情感上,只一次着实的伤害了中国消费者。显然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让一汽大众没有受到影响,销量反而更上层楼。销量蒙蔽了一汽大众执掌者的眼睛,没有意识到一汽大众品牌已经开始变得冷冰冰,少了一丝人情味。
时值2014年8月,速腾断轴事件持续发酵,宝来召回,质检总局的介入等一系列的事件,引爆了消费者的情绪,事态开始变得不可控。而一汽大众的强硬声明之后又选择了沉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汽大众无言以对,但大多数消费者会认为这是一汽大众再一次对消费者置之不理。我们不妨拿一汽大众处理DSG事件的方法来套用一下,先是否认且态度强硬,再是沉默不发一言,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模棱两可的言论被释放出来,最后还是被迫承认,但一汽大众的傲气不会消失,冷冰冰的品牌形象不会消失。还是那个独来独往依然故我的一汽大众。
我们无法去判定速腾断轴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但我们不着急,因为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们在做这项工作。但在得到事实真相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傲慢的德系品牌,一个认为有市场就不会失人心的德系品牌。在我看来,傲慢并不是中国人的处事原则,傲慢恰恰与德国人的气质相符。希望多年以来中德文化的融合能让他们明白,在中国得人心者得天下。
张祖新 《家用汽车》编辑部主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