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笔者用将近两天的时间,从W1-W4,从E1-E5全部走一遍,心中不免就泛出了这句流行语——“新能源汽车的地位去哪了?”
回顾近几年的北京、上海、广州车展,新能源汽车一直被当做“看点”无私地为每届车展的宣传增添着色彩,“蓝驱”、“绿动”,各种能够彰显节能、环保的颜色,把车展装扮得清新亮丽。然而,除了能给车展当“花瓶”以外,新能源汽车在车展上真的有地位吗?新能源汽车的地位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今年车展前,各种预热稿件在媒体上泛滥,随处可见“118款首发车中新能源汽车占79款”,然而通览整个车展,新能源汽车在各个企业展台所处的位置并非舞台中央区域,大部分企业也没有为新能源汽车设立专门展区,有的连明显标识都没有。对于大部分对新能源汽车辨识度不高的人来说,如果不走近看,很难一眼就发现这些车辆与传统车的不同。
不仅如此,在多家企业的展台上,笔者都表示出对新能源汽车极高的热情与兴趣,然而没有一个销售人员或讲解员主动为笔者提供讲解服务,甚至连笔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他们都无法回答。但是当笔者走进传统车区域时,刚一拉开车门,就立刻有人过来热情地询问笔者是否参加摇号、是否有购车计划、打算什么价位、需要什么配置等。这股热情劲不禁让笔者有些惊讶,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同一家企业的展台。
目前在中国,多数整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只是作为一个事业部运营,除了研发以外,在生产、销售、推广等诸多方面都几乎没有自主权。一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想要推广、宣传,则需要一层层报批,在这过程中,新能源事业部门又需要兼顾不能抢了传统车宣传的风头,于是只能用“低调”作为说辞。这难道就是重视的表现吗?这就是有地位的新能源汽车吗?这就是企业口中“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战略”的布局安排吗?
从去年底开始,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几次带队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得出国家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视。然而,这样的重视程度为何只能在调研中、在会议上、在政府文件的字里行间看到?这样的重视为何不能在企业老总的心里、在生产研发的布局中、在销售推广的策略中看到呢?
前些时候,在酒仙桥恒通商务园内,笔者参加了特斯拉首批车主的交车仪式,不禁让笔者想到为何一款不仅毫无补贴且因为关税而不得不加价销售的电动汽车可以受到全球消费者的热捧?如果您说特斯拉具有太多独特性,所以不能作为对标,那么笔者想问为何日产聆风(Leaf)、丰田普锐斯等同样能在全球热销?
无论是当前被炒得火热的特斯拉也好,还是已经逐步走向商业化的普锐斯、聆风也罢,这些产品在研发生产之初就是以市场化为目的的,这些企业在规划各自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时是以产业发展规律为准绳,而非国家政策导向。
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地位去哪了?”现在的笔者其实想说,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工业百年基业中,压根就没地位。或许这句话一出,会遭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反对,会受到很多企业老总的反驳。那么在此,笔者就斗胆请各位拿出最真诚的态度和最认真的精神,以技术升级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明年的车展上,笔者希望看到新能源汽车不再是点缀的花瓶,而是登上舞台的中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笔者希望在展台上,再靠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也能有同样热情的解说员为笔者讲解车辆的性能以及购买、使用须知。笔者甚至更想看到能有人像在今年的车展上一样,现场签约购车。或许这些表象未必能说明新能源汽车地位的提高,但没有这些,就不足以说明新能源汽车有地位。
姚思宇《新能源汽车新闻》执行主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