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若逝水,时常觉得自己愈来愈无知,像个白痴。忙碌之中,悄然被归入天命年轮之列。既近视,又昏花,且体态消瘦,或戏称“山东大汉”,然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独钟情绘画,不辞呵冻,忘暑忘餐,七日、半月足不出户,通宵达旦见精神,焚膏继晷而不疲。以沉默寡言而为然,不觉有声无声之别。视茶为友,以画相伴,极人间清旷之乐而开怀,不知此病之所由。身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此自然之大任,甘当之而无愧。师古、师心、师自然,奉为造化之母。虽然神交些许古之上人,不知古之上人视今若何?
南朝宗炳所提出的“澄怀味象”“以形媚道”,旨在导出借物以传情达意,以小见大,彰显形而上之思想。所言之“媚”,是一种虚心而虔诚的托词,是做学问的一种态度。因为“道”很宽泛,大至无边无际,小至微乎其微,在悟“道”与证“道”的同时,必然呈现出系列的行为表现,因此,前人之所以借用一个看似较俗的“媚”字,其中缘由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个“媚”所透出的含蓄本身就是应物会心的“雅正”。楚辞之中宋玉有“施朱则赤,施粉则白”之妙言,庄子亦有“子非鱼”之妙辩。我崇尚言简意赅,不施粉黛。平常的心境,是艺术创作灵魂的主宰。没有任何修饰的“简单”,是渗透于复杂事物之中的规律,是最简约的淳朴,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筋骨。拔立尘表,投身大化同一的清净境界,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观化大道之永恒,澄怀味象,超以象外,以获得物象与心象理想结合的一统。习艺之精要在于习心,身心平静若水,则志达千里,剪枝蔓,立心骨,平淡见真,自性焕然,心无旁骛,则淡中自有百味。
世界之大令人望而生畏,仰观俯察自然万物之奇妙皆令人无可奈何。无法想象已知与未知之事物浩瀚几多,然于可探究之范畴之中,事物细节繁杂之程度无不令人瞠目。万物有灵,自然之道;品类各异,生存之本。随心游目于花鸟草虫之间,神往理得,足以信步于象外。识我心者,孰与吾归?
文/窦建波 责任编辑/刘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