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象到心灵:表现主义在德法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艺术,前卫,心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7 10:05
20世纪初期,莱茵河两岸形成了两股不同的表现主义势力,分别是一些来自世界各地云集至巴黎的艺术家自觉形成的前卫派艺术运动,还有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和南部的慕尼黑为主的团体,后来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这些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从绘画的主题、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探索出由具象走向抽象的现代主义进程之路。他们颠覆了艺术在传统上的观念和原则,有的以画表情,有的试验不同绘画形式,但不变的是他们将鲜活的灵魂通过画面传达出来。
今年秋季,蒙特利尔美术馆于10月11日至2015年1月25日展出《从梵高到康定斯基:表现主义在德法,1900-1914年》(FROM VAN GOGH TO KANDINSKY: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France,1900-1914)。在1914年世界大战开战后一个世纪,这个展览将德法之间在艺术维度上丰富的交流,以及它所带来的广泛的影响呈现给观众。100多幅油画作品将表现主义从具象到心灵的历程娓娓道来,其中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的作品:法国方面有塞尚、高更、德兰、德劳内、西尼亚克 、修拉、梵高和弗拉曼克等等;德国方面有黑格尔、贾林斯基、康定斯基、基什内尔、诺尔德、佩希斯坦和施密特·罗特卢夫。
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流行于德国和法国,最先是1901年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使用“表现主义”这个词来区别于印象派。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用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但他们不再囿于摹写真实对象,开始用扭曲现实和抽象的手法来进行表达。我们常常将这时的法国野兽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放在一起讨论,德国表现主义是同时受到哲学和野兽派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而野兽派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于是,他们不作明暗,大胆平涂,简化景物,使得画面极具装饰性,这又因其受印象主义影响,从这点上来看的话,我们还应该追溯到后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等人就开始了一个现代主义的进程。
转向内心的探索
色彩,是这个现代主义进程中的开端。艺术家们在开始的时候,仍然还是进行对现实的“再现客观”,仍然在画现实中的事物,看得见的景象,只是他们更为倾向于光和色的表现。当对光和色的追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时,单纯地反映客观事物开始被取代。从现实出发,艺术家通过加工、再创作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主观感受。高更就是在这种思潮中发展出来的。他追求表征下的真实,但他笔下之物依然是客观的存在,只是不完全忠于再现自然,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一个主观的、基于情感的、表象之下的“真实”。
梵高画面上流露出来的炽热情感,不单对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还影响了后来的表现主义艺术家。画面上的动感犹如他激荡的内心世界,他将强烈的主观感情付诸笔端:“我探索以红绿色来表现人类的强烈情感……那是一种没有一点儿现实观点的色彩,可是这种色彩暗示着一种狂纵的情欲。”他那变化无穷的色调竟然是希望表现一种“绝对的宁静”。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对内心进行探索和追求,可以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同时,也启发了表现主义。将传统绘画方式抛诸脑后,开始挖掘绘画的抽象,为的是表现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梵高这种强调主观精神、将注意力转向内心的探索在后文的表现主义重要代表康定斯基身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弗拉曼克,一位深受后印象主义影响的野兽派代表人物,在梵高、德兰等人的启发下,他用厚重的色彩,波动的笔触线条宣泄自由与狂野的追求。“我把全部色调的亮度提高,把我所感觉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转变成一首纯色的管弦乐曲。”在他这里,绘画语言的价值已经完全服务于自我感情的表达,旋动的笔触、激烈的黑线、富有张力的色彩,似乎都在大喊“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他在解放色彩的同时,也打开了表现主义的大门。
后印象派和野兽派在表现之路上,走的是形式表达。他们通过呈现色彩自身的美感来表现内心的冲动,甚至借助画面的装饰性来表现。他们开始了艺术家认识自我而不囿于认识自然的重要阶段。
心灵的世界
虽然20世纪初期欧洲的现代艺术运动是法国在起主导作用,德国明显滞后,但在法国的影响之下,德国艺术家及理论家在解读法国的现代艺术之后从自己的角度对“表现主义”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或者说他们的努力让德国表现主义成为“表现主义”的主体。
“桥社”是第一个受法国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团体,其中的基什内尔、诺尔德、佩希斯坦和施密特·罗特卢夫等人的作品和自白对表现主义的艺术理念进行“表白”,他们完全本能地、不经过心智思考调整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就像基什内尔说:“画是用血和神经创作的,而不是用冷静的理智。”诺尔德也说:“画是一种沉醉,一种舞蹈,在音响里的摇荡和波澜,它不是属于坐在安乐椅上的艺术。”
他们从自身感受出发,希望完整地表现在画面上,虽然同样都强调“真实”,也认可客观事物是“画因”,但德国表现主义更注重个体意识和自身存在,他们的情感比客观事物更重要。德国现代艺术走向从传统渊源中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在黑格尔和基什内尔的哥特艺术风格回归中得到体现。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具象的表现因素和抽象的形式之间的矛盾,对几何风格的强化和充满宗教性色彩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而另一个当时重要的艺术团体“青骑士”则将表现主义绘画推向高峰,贾林斯基、康定斯基就是其中成员。相对于“桥社”的稳定,“青骑士”在艺术理念上多少存在着分歧:比如马克追求“大自然”的内在精神方面”,而康定斯基则认为艺术是内在需要的表现,他所思考的是人的精神方面——“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不论如何,对于这批艺术家的创作和实践,并没有必要去理清其中的具体分别,因为他们的艺术语言都不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表现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注重内心与情感的冲突和宣泄。对于表现主义艺术来说,“无情揭露世上所有事物的本质,揭示它们真正存在的强烈欲望,正是表现主义的意义所在”(威廉·沃林格)。
德国表现主义除了受法国现代艺术影响外,哲学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也很重要,也是德国表现主义出现的重要原因。康德哲学、尼采美学思想、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的出现,使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加强了对传统的反对,而又加上当时正值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强盛时期,伴随工业化进程而来的是残酷剥削和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的思想在创作上的表现就是不满足于只表现客观事物,进而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揭示人的灵魂、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如果说,法国的表现主义相对宁静和优雅的话,德国这边则带有一种宗教的悲怆感。这种悲怆感来源于躁动不安、抑郁和神秘的情绪,也许是因为德国文化中对死亡的冥想和对神秘物象的渴望,而他们刚毅、敏感的性格为这种基调的艺术之产生创造了可能。
表现主义在德法开始了绘画对色彩和形体的情感发掘,绘画元素的逐渐解放为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接导致了康定斯基将客观事物的形象完全抽离,只剩下那些标志性的点、线、面。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个现代主义的进程如何从对客观世界的具象描写走到表达心灵的抽象涂绘,其中有着后印象主义的奠基,也有野兽派的发展,更至桥社、青骑士慢慢成熟,这短短十几年的努力,却带来了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贯穿这一切的,始终是对内心的忠实。
文 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