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影院的推动者还是终结者?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互联网,电影院,电影
  • 发布时间:2014-11-04 08:28

  在电影市场,每个重要的档期,都会掀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今年的国庆档,《心花路放》和《黄金时代》这两部影片被放在一块,相差悬殊的票房为人津津乐道,黄金时代拼不过黄渤时代这种说法被媒体频频引用,这场莫须有的博弈,成为了各方分析电影营销的典型案例。

  有人将《黄金时代》票房的失利归咎于近三小时的片长,很显然这并非主要原因,之前的《阿凡达》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也都不短;和电影前期广告的投放和宣传关系也不大,电影的宣传推广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只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原因,《黄金时代》是一部缺少娱乐性、观赏性的文艺长片,导演许鞍华的努力,得到了少数文艺青年的认可,却难以被大众消化。在这部电影遭遇首日票房仅千万的萧瑟中,《心花路放》的票房一路高歌,并再次显露出互联网的力量,仅仅是网络预售票的金额就超过一亿。

  互联网当然不会止步于选座售票。美国知名视频网站Netflix将支持多部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并提供首映当天的网络点播,袁和平拍摄的《卧虎藏龙》续集将采用这一形式,提供给Netflix会员观看,无需单独付费。Netflix会借此吸引更多的会员、将片头广告卖出更好的价格,又或者像中国流行的那样,做一些销售版权的行为,不管哪一个盈利点,都要比传统的投资电影参与票房分成更轻松也更安全。而国内视频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乱象丛生变得日益规范,张朝阳称盗版在中国已死,他这种说法当然是站在产业高度,看好后市,并没有考虑仍保留下载习惯的用户,当然也不必考虑,互联网电视的日渐成熟,会慢慢改变用户习惯,将观众从电脑拉回到电视前,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强的互动性。

  说到这里,好像互联网分分钟就要革了电影院的命。大胆设想一下,当电视屏幕和电影院银幕完全同步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还会选择去电影院呢?这就需要电影院在放映电影以外,能够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附加值,于是,影院的社交属性越来越多的被人提及,甚至有人调侃,未来你买了电影票之后,会收到影院的温馨提示,通过购票习惯的记录和分析,告知你邻座的女士是否单身、喜欢的电影类型、电话号码等等。这当然是个玩笑,即便功能可以实现,也需要避讳观众的隐私,但换个角度想,未来的影院可以通过大数据,将会员通过年龄、爱好等条件分类,提供更特别、更细化的服务,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需要强大的票务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软件公司们加油。

  互联网也在慢慢渗透到发行环节,乐视影业提出了由观众定档期的概念,支持率最高的档期将成为电影档期。目前来看,这应该是片方的一次话题炒作,观众不会特别在意档期,制约发行方选择档期的因素很多,也不太可能让观众说了算。但这肯定是未来发展方向,观众可以借助互联网,从剧本、选角等环节开始给电影提建议,观众的投票会影响电影的拍摄,最终得到观众最想看的电影。这将彻底颠覆产业模式,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中国的导演中心制统统成为观众中心制。

  电影院另一个难以取代的优势是大画面和一流的音效。这也解释了为何《黄金时代》及其他文艺片不卖座的原因,中国只有商业院线,观众普遍喜欢看商业片。这是推动电影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观众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热情,只要是提升放映质量的技术就不怕没有市场,因为市场就是观众的钱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