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
- 来源:精短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军,小说,科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09:14
孙子出门后,外地患者来到了杨荣臻这里。
杨荣臻是治疗人面疮的著名医生,名声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也越来越大,规矩也越来越多。患者上门求治,必须有耐心,否则就会被他赶走,贻误治疗,后悔不及。没有办法,谁叫人家能耐大来,只能按照他的规矩办。
尤其是人面疮这种病,一旦长上就让人吓得心惊肉跳,你想想无缘无故地身上突然长出一张惟妙惟肖的人脸来,虽无头发须眉,但有口鼻双眼之全,岂非咄咄怪事。更主要的是,此疮越挠越栩栩如生,越挠越痒奇痛无比,也太可怕了,太难受了。
外地慕名来的这位患者,只知道杨荣臻是治疗人面疮的高手,却没注意了解他的一系列规矩,进门后就急火火地说:“俺那皇天神啊,你说说俺怎么得了这么个病呢?”杨荣臻的诊所在半山腰里,是三间草房最东边那一间,门口双扇半门子紧闭,老式窗户把光线隔离成竖条状,室内显得有些暗。患者并没有看到医生在哪里,贸然说完这几句话后没有听到动静,才开始四下打量起来。眼睛慢慢地适应了后,才看清坐在案桌后面连眼皮也没有抬一下的杨荣臻杨大夫。
来人心中咯噔一下,倒吸了一口气,这肯定是哪里有不对的地方了,于是赶紧安静下来,站在那儿不说话了。只见杨荣臻静静地端坐在那里,眼皮耷拉着,身子若往前倾了一些,就再慢慢抬回来。案桌的一个角上有一把紫砂茶壶,旁边有一个山楂大小的茶盏,里面并没有茶水。患者突然看见杨荣臻伸出瘦骨嶙峋的两个手指捏起小小的茶盏送到了嘴边,觉着没喝到水才略微用了点力放回了原处,这点动静让屋子里才好似有了些生气。患者始而觉得好笑,继而突然明白了,于是走上前去,拿起茶壶给杨大夫倒茶。但茶盏太小了,一不小心茶水已经溢了出来。他很不好意思,赶紧手忙脚乱地擦拭后,又向后退了一点继续站在了那里。
过了一会儿,杨荣臻又捏起小小的茶盏,先轻轻啜一小口,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品味,很陶醉的样子。
患者不敢冒犯他,只好不说话继续慢慢等着。喝这一小盏茶,杨荣臻用了不下吃一顿饭的工夫。等他一放下茶盏,患者又轻轻跨前一步,小心地为他斟上了茶水。
时间接近中午了,杨荣臻才终于开口了,声音轻飘飘地问道:“怎么了?”
患者赶紧上前,但杨荣臻伸出手来,示意他往后退。他只好慢慢退着退着,直退到了门口,杨荣臻的手臂才落了下去,他也才停下来。
“说吧。”杨荣臻拿起一个小小的手电筒,照了过来。患者赶紧卷起裤腿角,指着患处说道:“这个地方长了一个奇怪的疮……”手电的光线晃荡了过来,在疮面上一掠而过,然后杨荣臻又不说话了。患者一动也不敢动,就这样继续站在那里等着。
半天过后,看到杨荣臻又端起了空茶盏,患者这次长了心眼赶紧上前拿起茶壶给他斟上,让他慢慢用着。
杨荣臻终于再次开口了:“这是个奇病啊,用刀去割立马就死。有的还要吃东西,有的还能开口呼叫人名。东汉时候有个大将纪昌就得过这个毛病,是用龙目作引子才治好的。”
听到杨大夫说话了,患者也终于慢慢放松下来:“俺那皇天神,世上哪里有龙目啊。”
杨荣臻摆摆手,慢腾腾拿出一个药瓶,从里面倒出一些药末:“回去用这个抹这个疮,一天两次。要是你看见它出现笑模样就多抹几次,直到让它变得愁眉苦脸才行。同时使劲吃黑豆,不要放盐,煮熟后每顿半斤,一个月以后再来。”
患者再次为杨荣臻盏上茶水后,才告辞了。在山脚下,他迎面碰见了一个热情的年轻人:“你是不是去找我爷爷看病来?”患者点点头,说了具体情况。这个年轻人笑道:“别说不放盐,就是放上各种调味品,一顿吃半斤黑豆都是很难的,我另给你开个方子回去用吧,也能治好你的病。”患者心中有些疑虑:“能行?”年轻人道:“行不行只有试试才知道啊。”
患者回去吃了几天黑豆就吃不下去了,看到病情没有发展但也没有大的好转,这时就又开始用那个年轻人开的药方。连吃带抹,十几天的时间就彻底痊愈了。
一个月后,杨荣臻没有见到这个患者再上门,知道又是孙子做了手脚,他把孙子叫来,语重心长地说:“中医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医巫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神秘感和神圣感的治疗是会毁掉中医的,你懂不懂?”
孙子大声抗辩道:“不对爷爷,中医只有走上科学化的轨道才更有出路,医学关系到人的生命当然越科学越好,治疗效果越快越好了。”
杨荣臻的心一沉,轻轻叹出一口气,慢慢端起了那只山楂大小的茶盏……
高军,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诗刊》《当代》《山东文学》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近百万字。多次被《小说选刊》《读者》《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个人已出版《紫桑葚》《一辈子也不说》《真爱不留缝隙》《租用蓝天》《红唇印》《小小说内外》《山东小小说作家研究》《对话或漫游》等。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紫桑葚》收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小学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广泛使用。
文/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