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同期声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电视台,新闻
  • 发布时间:2014-11-04 10:04

  1995年的时候,子县还没有电视台。因为制不成本县新闻,老百姓就无法目睹四大班子领导的光辉形象,很多人连县委李书记都不认识。正月十五那天,下面一个乡要搞农民文化节,请李书记过去。李书记的车一入乡就走不动了,原来要过舞龙队前面已经有人用一根红布条拦住了路。一个脸蛋上印了两砣红的汉子正在充当交通警察的角色,把来往车辆一律赶下旁边一条脏水四溢的小路。司机对那汉子说:“让一下,叫我们过去!”那汉子拿腔拿调地问:“为何要让你过去?”司机训那汉子:“这是县委李书记的车,你看清了没有!”这时李书记赶紧把玻璃按下半截,使自己的脸露出来,他想那个汉子肯定会惊慌的,会认错的,他得说两句大度的话。谁知那汉子听了司机的话,扭头问围观的群众,嗓门高了八度:“他说他是里书记,我还是外书记呢!”

  众人哗一声笑了。李书记的脸也涨成了炒猪肝,关上玻璃让司机调转了车头。

  李书记生气了,一气骂了四个“娘那个头”。这都怪县里没有电视台,自己一直不在屏幕上出现,和群众失去了联系,才出现了今天这种尴尬场面。他在车上打手机,命令新闻科长老郑火速赶到县委等他。那天和老郑研究的结果,就是新闻科马上配备一台摄像机。县电视台筹建之前,要在市台省台把子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出去。

  机器买回来,老郑刚试拍了几盘带,县里就有事了。李书记要在下面一个村召开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现场会,命令新闻科现场录像并保证在市台播放。这一回拍摄成功,送到市台,第二天就播了。一连上了几回市台,在县里影响不算小,很多群众都认得李书记了。李书记还不满意,就把老郑叫了过来。老郑拍了胸脯,保证让李书记上一回省台,还要来一个同期声。

  老郑下了大工夫寻找新闻线索,还真找到一个。有一个叫桃花掌的偏远村子,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去年发洪水十几里山路被冲垮冲断。他们没向政府要一分钱一斤水泥,硬是自发修成了十几里山路!老郑请来省台记者,李书记亲自作陪。先组织村民推车抬石头挥镐举锨,回演了一遍修路的热闹场面。接着在老郑的策划下又补充了一个镜头:李书记带着西瓜饮料和烧饼夹牛肉来慰问修路的村民并跟他们一起挥镐刨石头,关键的关键,给李书记来了一个同期声,背景就是修好了的那条山路。省台记者稍微引导了一下,直接开拍。李书记很沉着,声音洪亮,神情镇定,滔滔不绝,居然连一处磕巴也没有。

  这时省台记者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李书记看到了这个表情,问:“记者同志,您……”

  省台记者的意思是说,没有这条山路当时冲垮的镜头,这则新闻缺乏对比性就没有力度,也欠真实和说服力。这回李书记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下了决心似的问:那你说咋整?

  “把山路挖断,再在路边这条河的上游筑堤坝拦水,然后放水冲,不就是去年发洪水的真实镜头吗?”省台记者为自己的设想有点得意。

  李书记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桃花乡乡长和老郑叫到跟前,用命令的口吻说:“一切按记者同志说的办!要是办得不到位——”李书记说到这停下来,用手一一点着他们的鼻子说:“你,乡长就别当了!你,降为新闻干事!”命令完,钻进桑塔纳回县城去了。

  当乡长把几台挖掘机调来挖路时,桃花掌的村民拦在挖掘机前不让挖。乡长调来了派出所和综合办的治安小分队,没能压住这些村民。向李书记求助,李书记一句“娘那个头”,就派了一个特警中队来。修好的路还是被挖断了,省台记者补了一个很满意的镜头。

  文/赵文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