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行家”当“管家”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转型,城镇化,人才
  • 发布时间:2014-11-06 08:01

  核心提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面临的挑战也将日益增多,懂市场、通经济、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成为政界非常稀缺的资源。

  在“城镇化”系列选题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类现象引人关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均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背景。随后,记者查阅上海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100强产业园区排行榜”,其居前十位的产业园区中,有七位园区管委会主任都曾担任过国企高管。

  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解释:当经济建设还是中国各项工作的中心时,有企业经验、懂市场的人做地方领导,有可能比无经济背景的领导更了解市场的一举一动,从而可能更从容地应对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翻看历史,国企高管从政不是一个新话题。2006年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指出:“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

  细细数来,如今的“入仕高管”包括工信部部长苗圩、证监会主席肖钢、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山西省省长李小鹏等。对于这批高级官员而言,他们曾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都在其政治生涯中留下深刻印记。

  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愈加明显。2011年,有着二十多年石油行业工作经验的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提任福建省委副书记。

  实际上,企业家一直都是政治家颇具实力的预备队。企业家的务实、对社会现实的感悟、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被寄予厚望:公众期望推动政策落地的执行力能得到加强。

  “国企高管从政,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十分有利。”中央党校哲学与战略学教授段培君分析,政府定位应从过去对资源的计划管理,转变到为企业服务,而国企高管出身的政府官员,往往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的体会。

  当然,观察人士也有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表示,国企领导转任政府官员,要把政府看作是民众委托的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而不能把政府当企业去经营,更不能为政府自身利益而使其公司化。

  显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面临的挑战将日益增多,懂市场、通经济、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政界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

  解放思想是重中之重。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而市场意识则相对比较淡薄,这一点对传统文化茧壳较厚和市场经济色彩不够浓厚的某些省份来说尤为严重。

  《支点》记者 蒋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