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院落——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隐逸生活

  • 来源:楼市
  • 关键字:房地产,院落,别墅
  • 发布时间:2014-11-20 09:29

  如果说,在别墅排屋类建筑中,中式建筑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归属,那么这种归属感的来源又是什么?

  『个人认为,但凡对于可以体现自身民族特色、文化与精神的建筑,居住者自然会有一种归属感,尤其在外来文化不断强力充斥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别墅排屋市场中,法式、欧式等西式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审美疲劳,因此,我们想做一些有别于主流的产品,但是过于纯粹的中式建筑我们也担心可能受众面较窄,因为太纯粹就会走极端化,中式建筑有比较鲜明的特点,比如整体的立面设计相对较深沉,木结构体系会有相对较多的占比等,客户不喜欢就可能产生排斥,所以我们又把中式的元素与现代的建筑风格稍做了融合。』

  『目前我们鹭语别墅的产品已初步呈现于购房者眼中,细心品味,不难发现,在产品众多细节之处我们可以找到它中式纯粹的地方,比如院墙、院门、坡屋顶、景观小品等等,这些都能唤醒你骨子里那份中式的情结。』

  宅者,人之本

  中式建筑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蒋笑笑对于中式建筑精髓的理解也源自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式情结,“传统中式建筑的‘以人为本’相对较狭义,而如今,以鹭语别墅为典型的新中式风格建筑,做到了广义上的‘以人为本’,在整个空间布局上更为合理,使用率更高,动线也更为分明;整体功能布局更为丰富,以满足家庭成员各方面的生活所需,另外,延续了传统中式建筑所强调的一种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

  “相较于西式建筑,中式建筑讲究一种相对隐逸的生活,从景观的设计表现上差异尤为明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高墙深院、曲径通幽、移步异景……这或许和我们中国人内敛、隐逸的情怀特质性格相符。”

  “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这或许就是“宅经”千古不变的人文感召,也是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传统宅邸的情愫。

  可以别墅,何必公寓

  “可以别墅,何必公寓”,鹭语别墅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145平方米,即使作为普通的平层公寓,这个面积也只能算是中小户型,而鹭语别墅又是如何做成上下五层的排屋呢?”有太多的购房者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好奇来到了鹭语别墅的售楼处,“鹭语别墅145平方米的户型实际使用面积达410平方米左右;178平方米户型,实际可用面积达506平方米左右,赠送面积之大超乎想象,更重要的是整体空间的利用率极高,布局非常合理。”又有太多的购房者是带着这样的肯定与赞赏当场认购了鹭语别墅的产品。

  从空间布局,到传统院落,鹭语别墅在回归中式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同时,又吸纳了现在别墅的生活流线,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居住舒适性。

  “145平方米的面积做到上下五层,但这绝不是火柴盒式的建筑,地下两层也绝不像普通的地下空间一样黑暗、潮湿,原因很简单,我们的采光井直通负二层,整个地下一层二层都有大面积采光跟通风的布局,而且车库直接入户,所以地下室整体的使用率极高,此外,地上三层做了4个房间,所有卧室都做到了套房设计,并带有大面积的露台或阳台。”

  “另外,院落对于排屋业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院落生活也是排屋产品根本性区别于公寓产品的特点之一,普通公寓‘盆景式’的生活,在居住空间及生活方式上相对受限较多,而拥有一片专属自家的院子,则可以给予业主一种更自由、更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蒋笑笑看来,这是对于中国特有的睦邻关系与传统人居之美所传承的归属感和舒适性,“业主及其家人平时的休闲、室外活动都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进行,所以私家庭院还应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又不能影响到平时生活的采光、视线等,所以又要考虑到这个平衡点,这一点我们应该比一般排屋别墅产品做得更好,从院墙的高度,庭院的面积、宽度、进深都尽可能做到了人性化的设计。”

  回归本源,天人合一

  鹭语别墅产品的打造比传统纯粹的石材堆砌更为丰富,产品简单化的材质堆砌,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群体的价值追求,“因此鹭语别墅在产品打造时对细节的处理是从美观加实用的角度去考虑的,鹭语别墅的外立面摒弃了中式建筑惯用的木质材料,主要采用石材、涂料、铝板、面砖等多种材质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产品立面的质感会更强,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中式建筑,在视觉感上,会显得更为丰富、明快。”

  “同时,除了美观,我们也考虑到了产品的实用性,外立面大面积采用筷子砖的设计,并且在施工时基本采取纵向铺设,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利于屋面排水且不易造成灰尘积压。”

  对产品本身的雕琢,对细节的万千以求,是排屋别墅别于大众住宅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对业主未来居住的人文关怀。而中国人的建筑向来讲求“天人合一”,这无疑是中式建筑最突出的特色。

  在蒋笑笑心中,新中式建筑的出现是房地产发展进程中,中国人在逐渐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内容,正是由于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生活方式应回归本源和传统,现代的中式建筑也才由此开始了继承和创新之旅。所以中式建筑的回归,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回归、一种文化的回归。

  本刊记者 俞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