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时代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28 10:15
过去,个人创造的词语由于各种限制只能与少数人分享,能够得以传播的新词往往需要在现代汉语词典被更新后才广为知晓。而如今只有报纸或者权威传播机构才能造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互联网上,只要你有新意,能弄出点好玩新奇的事情,互联网上广大的网民朋友就会帮你推波助澜。所有网民都在这里给知识添砖加瓦。这是词的民主化,更一种是文化的民主。人人都可能成为话语创造的主人公。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配上了新词解释。商务印书馆也表示今后要每隔一年推出新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从各个领域中收集新词条,再经专家打磨形成精当释义,以赶上网络时代的趟儿。
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着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不应被忽视。这种“社会方言”记录着现实社会生活,同时也这个时代深层心态的烙印。词语帮助我们记住这个时代,今天网络流行词语或能担当起记录时代的重任。
2009年,“围脖”作为网络流行词汇之一,引发了一场微博客热潮。微博使用者省去了遣词造句和缜密构思逻辑的“繁文缛节”,140个字符随意表达最想沟通交流的话,手机发布的加入让信息传递更加及时,许多公众人物也都积极参与其中。而这背后还隐含着互联网时代更深人人心的大趋势,每个人都有表达和沟通的欲望,字数的恰当限制让作家、评论家们和普通百姓有了同等的发言权和表达空间,互联网草根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
很大程度上,网络热词也是“社会热词”。网络热词背后都有故事,而文化价值也需要人们去客观地看待。当下,若细心地将众多网络热词串联在一起,会发现它们最终共同构成了贯穿过去一段时期的关键词和脉络,这些词分别透露着回顾中国互联网及社会生活的特别视角,通过一个个错落有致而表情丰富的网络热词,每个热词背后蕴含有故事,寄寓了民众的喜怒哀乐,让人们回头看时仿佛置身现场历历在目。
也有观点质疑这些爆炸的词汇会给文化带来不好的影响,认为网络热词中充满了如楼市股市的泡沫,并进而会衍生出整个文化的泡沫。实则,或许没有必要过于消极。不了解一些特定信息,在相应时间段的社会里似乎就不易更顺畅地生活,也因为,目前这些网络词汇都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能够较为准确表达集体意识,易于让不同阶层人之间通过词来传递信息。语言本身就是动态的,任何时期都会有新的词语出现,当然也会有一些旧词语退出使用,现在流行的一些网络词语能不能真正普及并且延用下来,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其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看这个词所反映的事实或现象是否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联系到近期互动百科(www.hudong.com)推行的“词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的开始,一个时代推动的自发行为,也希望这个行为导致一个精彩的民众体验,始于自由的创新,愉快的专注。
我们的记者说:关于词,如果你愿意,或许还可以用莫尔斯码和特定的人群交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