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车经销商不再受备案制度限制,完全松绑”。这源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的相关规定。《意见》明确提出,加紧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一度呼声甚高的“平行进口”再度来袭。有许多人认为平行进口车由于价格方面的优惠将打破进口车价格垄断,进而改写进口车市场格局。但这样的愿望未免太过于乐观,依笔者看来,平行进口车还将面临多方利益的博弈,多环节还存在操作难题。因此,要想打破进口车价格垄断,改写进口车市场格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价差不如预期
众所周知,由于现行汽车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执行以来,其中“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以下简称总经销商制)的规定,使得我国进口车市场价位偏高,成为暴力攫取的重灾区。甚至在我国加入WTO、关税一降再降多年以后的今天,这种局面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乃至到了举国声讨的程度。如近年来,对于进口车的畸形暴利,业内人士以及媒体多有声讨,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爆发出的声讨热,就是一个明证。
“平行进口”一旦成功试点就可以有效地排除掉许多中间的环节,有媒体甚至称,“在‘平行进口’销售方式实行以后,一些豪车的价格可望降低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五。”一直处在天价位置上的进口汽车,是否就能低下它们高昂的头颅,放下身段对待消费者呢?我看未必。
因为平行进口的车辆很多不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进口之后还需要进行改装,而且平行进口汽车的售后服务并不完善,若加上改装、三包、保险等成本,价差不会如预期的那么大。另外,平行进口车大多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在国内没有销售的新、奇、特车型。二是大排量、高价位的豪华车。这些都是小众市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平行进口的影响微乎其微。
进口格局难动摇
平行进口车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只可能是非大众化的选择。并且不同于国内授权经销商采用的批发式订单,平行进口汽车主要依靠海外经销商渠道的零散式订单,这就注定市场规模不会太大,难以改写和动摇进口车市场格局。
而且由于进口代理商制度已延续多年,所以,无论是上游的与外商对接、中游的建立营销体系以及下游的汽车店面经营,都是已成体系。单凭“平行进口”就建立一种新模式,势必就会在相应的服务与保障等诸多方面得不到认可,甚至,出现了“平行进口”车保障难的问题,这都是新模式与已有模式博弈的结果。所以,要想让平行进口车平等的惠顾于消费者,不仅需要政策上进行放宽、而且也需要在保障与服务环节,让平行进口产品享受到同样地对待,这才是政策方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共融多赢才是正理
其实,要想让现有的进口车保障体系,也能很好的接管“平行进口”产品,就需要在过去已有的体系建设上,先规范已有的经销商,再建立相关“平行进口”的制度,这样,相应的保障才能够得到健全。现在并不是让“平行进口”如何取代已有的渠道,而是需要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着两种模式共融,这才是保障进口车营销多赢的最好办法。如果要建立新的进口车经营模式,虽然有打破垄断的良好初衷,但仅仅是更换了另一种名目进行营销,而不考虑整体进口车的改变与发展问题,显然就是在激化汽车市场的矛盾。
其实,平行进口车是一个复杂的链条,现在尽管国家政策有所松动,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汽车维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其他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落实,平行进口车对市场的冲击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文/姜田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