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目标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广东,新常态,稳增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9 15:32
“新常态”的到来,说明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广东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发达省区,新常态到来的特征更加明显。
只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雄厚经济基础、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以及在世界金融危机倒逼下主动进行调整转型的成功实践,采取更加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新年实现7.5% 左右的经济增长,依然是可以期待的。
2014年,世界金融危机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市场消费疲软,失业问题严重;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杠杆性政策难以退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不时再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世界经济发展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向深度演变、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下行、通胀压力较大、结构矛盾突出等多重压力。
中央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四大目标,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保持政策定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全年实现GD P增长7.5%左右,实属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作为一直以外向带动为突出特征的广东经济,在外部市场环境可变因素增加和成本比较优势进一步弱化的背景下,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珠三角转型升级和粤东西北跟进发展等措施,不仅实现了GDP增幅逐季提高,全年增速达7.7%,而且也实现了人均GDP跨上10000美元的新台阶。
2015年,对广东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中国经济可能进入“新常态均衡增长期”,这种新常态表现出九大基本特征: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出口和国际收支——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经济风险化解——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不管是中国还是广东,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辩证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努力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而面对经济增长新常态时期的到来,我们的有效应对是,一要科学认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二要辩证看待——“ 三期 ”叠加,矛盾交织,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患有所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新四化”的不断推进,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有实力化解 “成长的烦恼”。三要积极适应——既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又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
2015年,对广东是必须调整发展策略的一年。金融危机带来一次全球范围的重新洗牌,世界经济进入中低速调整增长区间,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复杂因素依然较多,经济波动更加频繁,外需疲软变成常态,各国政策调整多变,货币博弈难以预测,不可预见的因素进一步增加。广东自身也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经济硬转型和社会软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深化开放,用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努力引领新常态,力争在新常态下实现2015年总体经济增长7.5%的目标。
——拿准应对长短问题的政策措施。把“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为宏观政策的基本原则,客观判断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视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理性确定合理的速度预期,努力做到“保调”兼顾,该保的重点发展目标和项目要保住,转方式调结构也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远近”兼容,要把近期的目标和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避免稳增长的措施为长远发展造成障碍;“软硬”兼施,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保持增长动力,更要通过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内外”兼得,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把拓展国内市场、培育内需市场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在新常态到来的阶段,积极推动发展理念从原来片面追求速度转向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发展的动力从主要依靠投入和出口带动转向投入、出口、内需和创新联动的统一;对发展能力的评判从推动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营造环境相统一;发展的代价从大量消耗资源与环境转向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统一;发展的过程从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转向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相统一;发展的目的从只关注当代经济增长转向当代与后代人的幸福相统一。使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民生可改善、风险可防范、资源环境可持续”的新目标。
——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热点。提高珠三角创新发展能力,加快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好粤东西北振兴战略,依托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转移园区,加快跟进发展步伐。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扶持一批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竞争力。努力做大民生蛋糕,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积极扩大内需消费。扶持中小微企业,形成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政策氛围。支持“广货网上行”和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促进信息消费。
——着力构建开放合作新优势。抓住中国(广东)自贸实验区获批、国家实施“一路一带”战略和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个国家级开放新区,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工业服务区、中德金属生态城、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中瑞产业区、中意产业园、中韩科技园等一批重大平台,发挥经济特区、海西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等特别区域的带动作用,深化粤港澳全方位合作,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深化开放,大力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新机制,将广东打造成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促进区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充分利用出省高等级交通设施开通形成的共生型经济体系,密切互补型经济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着力营造创新发展好环境。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重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为各种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营造自由宽松、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财税政策体制和投融资环境,形成多元创新投入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统一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快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按照“放得开、用得好、管得住”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优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增加公共产品,促进社会自治,激发社会活力。
“新常态”的到来,说明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广东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发达省区,新常态到来的特征更加明显。只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雄厚经济基础、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以及在世界金融危机倒逼下主动进行调整转型的成功实践,采取更加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新年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依然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李惠武 编辑/杨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