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成为城乡基层治理新形态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格化管理,城乡基层,治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9 16:03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治理案例分析
网格化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社区人员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社区网格化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以社区主要路段与生活小区为基础单元,依据路段状况、小区面积、居民人口、驻社区单位、门店数量等具体社情,将社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在区(市、县)—街道(镇)—社区三个层级下增加“网格”这一个新的层级,使之成为社会管理最基层的单元。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以“责任制”为依托,以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综合考虑“地、物、事、组织”等因素,通过在每个网格配置相应的责任人,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网格化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社区人员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借鉴上海、杭州等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把社区网格化管理从城市延伸到城郊、乡村,开展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试点,探索新型城乡治理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南海区开展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要做法
2014年2月份,南海区在狮山镇、大沥镇和里水镇共选取10个社区,实施“社区网格化治理”综合试点工作。
(一)广泛发动,凝聚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共识。
为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探索城乡基层治理新机制,南海区委、区政府在赴上海、杭州和芜湖学习先进地区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后,专题研究部署。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各部门、镇和社区充分认识到社区网格化治理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工作新共识,营造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规制,有序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试点工作。
印发了《关于实行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网格化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关于规范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及社区网格化统一标识的通知》、《社区网格划分指导原则》、《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流程》、《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整合方案》、《社区网格员管理办法》、《社区网格员考核实施细则》等试点指导意见,有序推进试点社区开展网格化治理工作。三个试点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实施方案。
(三)搭建平台,规范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
南海区按照“管理便捷、无缝衔接、一格多用”的工作原则,合理划分网格,将10个试点社区按照商住区、工业区和混合区等不同类别,划分为92个网格。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按照“1+2+N”模式(1个网格长,至少2个网格员,N个志愿网格信息联络员)设置网格工作团队,共配备网格员(主要为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共288名。梳理社区网格任务清单,将涉及22个部门220项社区网格化治理巡查任务清单化。明确网格事件的处理流程,按照“信息收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五步闭环式的流程,处理网格事件,形成规范的网格化运行机制。
(四)研发技术,构建社区网格化智慧型治理。
南海区积极探索社会大数据管理。根据社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人口基本信息、房屋基本信息、单位(组织)基本信息三类社区基础信息登记表。目前,各试点社区正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掌握网格内的商户、居民、店铺、单位等基本信息,为大数据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研发了“南海区4G伺服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开发了简单实用的网格员手机终端APP,构建了区、镇、社区三级实时联动的后台管理系统,并运用GIS地理信息云服务,统筹共享信息资源,对相互关联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全区各类信息在社区层面的集中、集约管理。
(五)培训队伍,建立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人才支撑。
重点开展网格化业务培训和信息系统操作培训。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任务清单,对社区网格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继续强化镇级网格工作队伍骨干培训和进一步开展巡查业务培训等工作,对试点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网格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培训。目前,各试点社区已根据培训的要求,开展社区网格巡查工作。
南海初步建立起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南海区通过实施社区网格化治理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基层社区从“线治”到“综治”的有效途径。
(一)初步搭建网格化治理新框架。
社区网格化治理探索了“查办分离”的基本工作机制,由社区负责巡查为主,由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社区网格事务清单化,通过预先制定的网格事件分类标准,实现简便巡查,自动派单;处理事务的标准化,按规程处理事务,提高办事效率;各部门的数据在社区形成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居民深度参与社区事务,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步构建了“三个统一”工作新模式。
统一队伍管理模式,将社区的工作队伍整合为一支队伍,逐步实现编制、薪酬、考核的统一。统一运行模式,全区实行一套社区信息系统,一套机制运作。统一数据采集和数据交换,从区直职能部门多项采集需求中筛选出关键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模板。
(三)初步搭建智慧型社区新格局。
通过探索,研发出一套符合南海区实际的“社区网格化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前端受理、后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各类问题、隐患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解决,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南海区将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城乡基层治理一种创新形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城市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南海区社区网格化治理试点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数据统筹,构建统一的数据模板和数据平台。
数据统筹是社区网格数据入库、实现数据交换的基础。要尽快建立起全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和社区网格基础数据库,实现所有职能部门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形成真正体现智慧城镇和智慧社区高效、准确、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二)整合行政力量,推进基层治理流程再造。
社区网格化治理是基层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实施流程的一次颠覆性改造。因此,必须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参与,形成强大的行政合力,通过系统解读、技术推介、业务培训等,从领导干部、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实现集体共识。必须进一步清理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公共事务,由区一级统一编制社区承担公共事务目录,完善社区事务准入机制。
(三)整合网格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
有机整合工作队伍,在不增加基层工作人手的前提下,把各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工作力量与社区工作人员实现有机整合,通过规范人员身份、薪酬机制、管理模式,明晰供给关系、管辖关系,实现信息采集的专业化和工作岗位的专职化。明晰工作职责,在查办分离的前提下,由区政府赋予社区网格员统一的工作职责,明晰社区网格员在社会管理中对事件、人口、城市部件、工商户等信息的采集责任,消除工作过程身份不明、权责不清等制约因素。
(四)建立统一工作考核机制。
在查办分离的原则指引下,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真正实现,必须在考核机制上加以统一和明晰。要从系统自评、社区考评、第三方测评三方面建立社区网格员独立的考核机制。在社区网格员信息采集的基础上,社区要建立社区治理综合工作站作为管理后台,落实上级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由职能部门通过联合考核对社区治理效能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五)加强对网格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要加快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的推进速度,业务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各镇街在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信息系统的技术服务队伍,其次要建立起职能部门的业务培训队伍。区各职能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且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巡查业务的不断扩面,相关的培训要更加及时、到位,保证系统运行畅顺、任务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
文/冼频 编辑/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