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分化”格局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经济
  • 发布时间:2015-01-09 15:54

  展望2015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复苏将继续呈现差异性。

  美国、英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向危机前的常态回归;欧元区内需不足的矛盾突出,财政整顿任务依然艰巨;日本制造业空心化、国债高企等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快于发达经济体,一些新兴大国经济转型压力增大、金融风险上升,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高速增长轨道。

  2014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但各经济体复苏差异明显。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经济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但是欧元区依旧没能扭转颓势,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自主发展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受外部环境不利、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增速继续放缓;地缘政治危机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干扰,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局势动荡,不仅影响区域内国家经济稳定发展,还一度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造成冲击,埃博拉疫情阻碍了部分西非国家的经济复苏。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复苏将继续呈现差异性。美国、英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向危机前的常态回归;欧元区内需不足的矛盾突出,财政整顿任务依然艰巨;日本制造业空心化、国债高企等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快于发达经济体,一些新兴大国经济转型压力增大、金融风险上升,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高速增长轨道。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总体依然疲弱。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较大,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新的动荡。

  全球经济增长逐步回升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缓慢态势已基本确立,经济增速缓慢回升。美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轨道,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持续向好。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欧元区经济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下降,经济将开始低速增长。日本消费税率上调的影响逐渐减弱,经济将实现微弱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快于发达经济体,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有所增强。

  IMF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8%,增速比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增速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5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将从2014年的1.6万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

  一、全球经济复苏有望进一步改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4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IMF指出,过去30年里,在发达、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资本存量在产出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这表明未来对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的需求。以发电量为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发达经济体水平的五分之一,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的八分之一左右,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现有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当前,发达经济体内需不足的矛盾突出,在这一时期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效增加需求,降低经济衰退的风险;从长期看,这将有助于激发潜在内需活力。

  新兴国家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例如,印度在吸引外资政策上已做出重大调整:一是实施更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放松对外资进入国防企业的管制;三是引进外资改善铁路运营系统;四是改善外资企业用工制度。巴西政府也着手进行结构改革,从而控制通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西方的经济制裁倒逼俄罗斯加快国内结构调整,力图摆脱依赖能源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二、全球经济系统性风险有所减弱。

  IMF的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已由2006年的峰值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大规模资本流动失衡的减弱有效降低了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失衡问题已不再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债务国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债权国,在此背景下,跨国资本流动出现突然逆转的概率有所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将逐步减弱。另外,由于供给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将处于低位,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一些国家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三、全球贸易仍以较低的速度增长。

  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全球贸易随着经济繁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在经济萧条时则以更低速度增长甚至出现衰退,2014年,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全球贸易增长低于预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对全球贸易增长形成拖累,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危机也对相关地区贸易复苏造成阻碍。世贸组织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3.1%,较2014年4月份作出的预测大幅下调1.6个百分点。世贸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仍明显低于最近30年来5.3%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3.7%,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4.5%。

  四、跨国投资主要流入发达经济体。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环境下,各国为加快发展,纷纷出台投资促进措施,跨国投资政策环境总体更加宽松、自由,促进了国际投资增长。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逐渐平稳,跨国公司将对发达国家业务和资产进行新一轮调整和重组,流入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将成为今后全球跨国投资流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新兴市场由于经济下滑、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总体会有所减弱。贸发会议预计,201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有望增至1.6万亿美元,2015年达到1.75万亿美元,2016年进一步升至1.85万亿美元。

  五、再工业化推动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佳。美国工业生产不仅已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而且在新的起点上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次贷危机爆发后,高端技术、电子产业和新能源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新动力。现在,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革命、制造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展望2015年,随着就业岗位增加、房地产市场向好,美国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改善。在经济前景看好、货币利率仍处低位的情况下,企业扩大投资的动力也在增强。“再工业化”和“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出口将继续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IMF预计,2015年美国G DP增速将达到3.1%。美国经济稳固复苏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着复苏基础不稳、增长动力不足、发展速度不均等问题的困扰,复苏进程难以一帆风顺。美国即将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最大的风险源。发达国家经济仍低于潜在增长率,部分新兴大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增加,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不排除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可能出现反复。

  一、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

  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仍然比较弱。美欧等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远未恢复繁荣景象,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新热点,特别是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财政政策调整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需求萎缩问题趋于长期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欧元区经济紧缩压力增大,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面临阻碍。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有的国家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受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下滑影响严重;有的国家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问题严重,抵御资本外流冲击能力较弱,整顿财政、调整结构短期内难免影响经济增速。从全球范围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劳动生产率增长出现放缓之势,将拉低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

  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

  在当前形势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产能相对过剩,都导致资本投入增速在进一步放缓。欧美国家面临老龄化问题,新兴国家人口红利在逐步弱化,劳动力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也在降低。发达国家制度相对成熟,时改革的阻力也较大,制度对其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不大。技术方面,新一轮技术革命尚未形成,当前投产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空间非常有限,难以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在最近几年实现。

  另外,高负债率对发达国家财政政策也形成掣肘。2014年,债务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逐步减弱,但发达经济体负债率一直在上升。2013年欧元区政府债务与GD P之比为90.9%,2014年一、二季度上升到91.9%和92.7%。美国情况同欧元区相似,二季度外债与GDP之比上升到97.8%,比上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在债务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欧美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非常有限。

  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产生广泛影响。

  随着美国经济走上逐渐复苏、就业率接近金融危机前正常水平,美联储已彻底终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普遍估计,美联储将在2015年内进入加息周期。美国货币政策恢复常态,一方面有利于防范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积聚,是适应经济复苏的必然举措,但另一方面也将吸引短期资金流向美国,从而推高全球金融市场利率。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尚需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宽松政策效果,抑制经济增长。一些外汇储备较少、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新兴经济体则面临资本外流冲击,可能产生新一轮的金融动荡,冲击其经济和金融稳定。

  2014年年初,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已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并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尽管新兴国家经历了2014年的考验,2015年仍将受到或大或小的冲击,受冲击严重的国家将会被动调整货币政策。

  四、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有所回升,但不少国家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美欧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国家对市场开放持保守态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全球贸易摩擦依然频频发生。

  据世贸组织统计,金融危机以来,20国集团成员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约80%仍在实施,影响全球4%左右的进口。尽管2013年底世贸组织达成巴厘岛一揽子协议,但由于一些成员态度消极,协议迟迟得不到落实,多哈回合再度陷入困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主要经济体之间互相签定自贸协定,自贸区成员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推动力。但一些自贸协定可能导致世贸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经贸集团,对协定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产生排他效应等不利影响。

  五、地缘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2014年9月份,乌克兰冲突双方达成停火协定,局势出现好转迹象,10月份俄罗斯又采取了一些缓解乌克兰危机的举措。但乌克兰危机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影响相关国家经济和经贸往来。

  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伊拉克等国兴风作浪,威胁地区稳定,若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威胁全球石油供应安全。

  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机遇

  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一些国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有望取得初步成效,促进经济增长小幅回升。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地缘政治形势的动荡加剧等一系列风险性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这些因素同样会对我国开放型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需要趋利避害,充分把握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通过 “一路一带”建设,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

  2015年,不论是新兴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可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与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和平台。中国一直致力于建设有凝聚力的区域贸易网络、完整的区域互联互通、更新更好的基础设施。而“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正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和贡献。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互联互通的建设以及由此带来的货物、人员和文化的交流,必定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发展的持续动力,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美国加快再工业化进程,将对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也会促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战略型产业,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当前,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酝酿突破,互联网营销模式彰显效力,或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营商模式,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因此,我国应把握新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通过深化改革,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红利。

  我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深化多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出微刺激等政策创新,引导经济转向绿色增长、创新驱动轨道,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红利。

  我国努力调结构、稳增长不仅利好国内经济转型,也带动了经贸伙伴一道向价值链条中高端提升;中国利用上海自贸区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领域的探索,既为国内深化改革探路,也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开放;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与韩国和澳大利亚自贸谈判已完成。我国致力于贸易便利化的努力不断增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为全球经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四、通过互利共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居世界首位。此外,预计中国通过结构改革带动的经济增长,对G20未来5年实现2%额外增长目标的贡献率也将高达30%至40%。

  ——扩大投资贸易。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预计未来10年,我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对世界经济意味着巨大的增长动能。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正从“产品工厂”向全球巨大需求市场和投资输出国的转变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大大促进了相关承接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投资不仅带去了资金、技术和人才,还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

  ——开放资本市场。2014年中国最显著的改革是金融领域改革。中国实施“沪港通”是放开资本账户的重要一步,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好地整合到全球市场中去。展望2015年,如果沪港通进一步扩大,中国将逐步建立一个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与全球市场相整合的资本市场。

  ——加快转型升级。目前,中国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2014年中国政府重点淘汰水泥、钢铁等落后和过剩产能,国家发改委年中公布的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示范项目中,有近一半属于清洁能源工程。中国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将产生巨大需求,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以内需为引擎拉动经济,对微弱复苏的世界经济来说也是巨大推动力。

  ——推动全球治理。在新形势下,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不断推出新倡议,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金砖银行,从丝路基金到欧亚高速运输走廊,这些新兴战略必将有效助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为世界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健康增长不断注入新能量。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郭楚 编辑/罗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