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何以一肩挑?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基金,公募基金,社保
  • 发布时间:2015-01-16 10:08

  众所周知,社保组合的投资运作向来是以业绩的稳定性、管理的神秘性、风控的独立性而著称。但是,近期长盛一名基金经理的离职造成长盛旗下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时生变的事件,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通过调查发现,不仅是长盛,也有另外几家基金公司也存在任命同一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仅是根据已披露的公开信息查找到的情况。由于社保组合并不存在信披义务,因此有的基金公司并未在基金经理的公开履历上披露其是否同时管理社保组合这一信息。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坦承,其旗下基金经理正在交叉管理,但并未披露,理由是没有披露的义务。也就是说,除了单独任命的社保组合基金经理之外,与公募基金进行交叉管理或许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对此,有人开始质疑,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那么,投资上这道最关键的防火墙应该如何设置呢?

  任命程序较繁琐

  一般情况下,社保组合的投资运作方式为社保理事会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由于其资金的特殊性质,受委托管理的11家公募基金和中金公司均不敢有所怠慢。那么,社保组合基金经理这一角色究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据悉,基金经理的选定是一件非常繁复的过程,社保理事会有一套自己的筛选体系。它的最终任命权并不在基金公司手中,而是由社保理事会拍板。

  首先,基金公司内部挑选数名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参与选拔,主要包括面试以及答辩,社保理事会主要听取其投资理念等,再结合其管理业绩,商议考察一段时间之后再做出最后决定。

  另外,早在2012年,《投资者报》对于社保组合的投资运作便进行了部分揭秘:公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平台是共享的,即社保基金与公募基金产品共用一个研究平台,但在其他方面则由上及下构筑了严密的防火墙,这包括各自有独立的投资团队、独立的办公区域、独立的监察稽核,甚至有些设立了独立的交易员。

  在这种情况下,社保组合与公募基金为何又出现共用同一位基金经理的现象呢?

  原来,事实上投研并没有分开,只是把交易系统和风控系统分开了。比如说,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3只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他看中某一只股票准备下单,一般情况下交易室会为其所管理的3只基金同时买入该股票。而社保的交易系统是分开的,其下单时间与公募基金的买入时间并不一致,但买入的股票或许是同一只。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交叉管理也就可以理解了。

  质疑声不绝于耳

  不过,对于出现交叉管理的结果,基金公司并非完全不可控。如果基金公司向社保理事会提供的候选人不是现任公募基金经理,最后也能够避免交叉。

  但是,目前社保理事会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对此,有人解释说:“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与眼下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太过严重有一定关系,要让基金公司完整派出单独一支基金经理团队可能有些难度。”但是具有社保资格的都是大公司,这点人才储备都不具备,又怎么算得上大公司呢?

  在如此情形之下,关于社保组合的业绩神话,一直以来也是不绝于耳,质疑声更是如影随形。

  早在2005年6月,社保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绩效情况的第一次考核结果公布之后,某证券公司便曾撰文质疑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业绩的差异性--前者亏而后者赚。

  2006年,又有某公司所管理的社保组合与旗下公募基金业绩的差异引起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该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与所管理的104社保组合交叉持股又遭媒体曝光,所涉及的6只股票均不是同买同卖,而是反向操作。例如针对同一只股票,公募基金增持而社保组合减持,或者公募基金减持而社保组合增持。

  2009年9月,《股市动态分析》撰文指出长盛旗下公募产品和社保组合之间存在交叉持股行为,文章认为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

  诸如此类的信息不断跃然纸上,它给与大家的感觉貌似就是,不论牛熊如何穿越,社保组合总能维持整体正收益,甚至还传颂着低处建仓、高处逃顶的佳话,俨然一支投资奇兵。

  金字招牌难得亦难守

  由于社保组合并无信披义务,因此公众对部分基金公司的社保组合基金经理任职情况不得而知。

  业内人士早就呼吁,建议社保组合也应该和公募基金一样形成公开信披制度,既然社保组合的资金与公募基金都是为百姓理财,就都具备信披义务。

  目前社保理事会做到的信披是每年一次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每季度一次向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交社保基金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管理报告等。并同时要求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应按社保基金委托资产管理合同及理事会的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向理事会提供社保基金委托资产投资运作报告,但这类报告并不对外公开。因此,除社保组合偶尔现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外,其他投资痕迹很难追踪。

  而且,虽然,运作社保组合不会为基金公司带来高额的管理费回报,但社保资格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它代表着专业、安全和信誉。因此许多基金公司都体现出了对于社保资格的珍视程度,更是不断地派遣骨干精英为其保驾护航。即便是在人才欠缺、捉襟见肘之时,也不惜让现任的优秀公募基金经理“跨界转行”。

  但是,为了遏制因公募基金与社保组合信息的“不对称”而带来的利益输送之担忧,还是要谨慎对之,真正做到业绩的稳定性、管理的神秘性、风控的独立性。

  文_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