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胭脂沟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胭脂沟,淘金,李金镛
  • 发布时间:2015-02-04 08:50

  如今的老金沟,呈现出一片白皑皑的开阔地,依山的民房蒙着臃肿的雪被。百年前出现在这里的淘金热,都沉湮在这冷寂和空茫中。

  胭脂沟里的淘金热

  以“三千里江山,金子镶边”著称的黑龙江沿岸,是我国著名的砂金矿区之一。从漠河县城出发,向偏西方向行驶约30多公里,再穿过一片茂密的白桦树和松树的林场,就来到了仿佛处于另一个时空的胭脂沟。

  胭脂沟又称老金沟,它全长14公里,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胭脂沟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沟边几排林场工人居住的房子,像是林海中的一座孤岛。只有那座静静地立在河道旁的“胭脂沟”石碑,似乎在向过往游人诉说着昔日的淘金故事。

  19世纪末,一位鄂伦春人在河边葬马时发现一些罕见的金块,并在河底捞起一把河沙,河沙中金末几乎占了一半。“这里有黄金!”不胫而走的消息令淘金者蜂拥而至,原来荒无人烟的老金沟,因为淘金热而日渐兴盛。

  俄罗斯人闻风而动,他们越过国界,开始了盗采,让他们兴奋的是,沟中金砂量多质高,金含量达87.5%、银含量为7.9%。据《黑龙江述略》载:至光绪十年,俄人在漠河召集中俄人四千多名,造房七百余间,立窑五百余所。河两岸有了旅馆、妓院、浴池、面包房、游戏场和东正教堂。这种疯狂盗采长达20年,而清廷竟然一无所知。这20年里,俄罗斯人就像拿走自家的东西一样盗采了大量的金沙。老沟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俄国人的口袋,仅1883年和1884年两年被盗采的黄金就达到21.9万余两。

  李金镛创办漠河金厂,遏制盗采者荒唐的盗采行为,直到清政府出面建立漠河金厂之后才有所改善。

  1887年新上任的黑龙江将军恭堂奏请清政府主张及督办漠河金厂,清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指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

  1888年10月,李金镛亲率500清兵,沿鄂伦春人狩猎的羊肠小道,亲访实察达5个月之久。经过实地考察,开始筹建漠河矿务局。他先后办起了漠河、奇乾河、洛古河等五家金厂。次年初各金厂先后投入生产,清廷当年就从金厂获得黄金三万余两,1890年,开工第二年递增为62000两,1889年清政府从这里获得黄金2万两,1895年达5万多两。

  李金镛一方面整顿矿务,精心创业;一方面派人解决水上交通,以避免事事仰仗俄国邮轮,受其牵制。另一方面,悉心处理与俄方的交涉事宜,收复被俄方占据的金矿,令其不经允许不得过江采金,不得在华办矿,并在小北沟加强操练军队。

  1890年9月14日,李金镛因积劳成疾在漠河金矿与世长辞。

  最北祠堂访“金圣”

  李金镛去世后,清廷降旨,准予在漠河及原籍无锡建立祠堂以示恩宠。漠河祠堂建在上道盘附近(今天的金沟林场所在地),祠堂内有木雕偶像一尊,整个祠堂以木结构建造,民国时期被毁。

  1997年,漠河县在原遗址上,以原来的结构和方式对祠堂、胭脂亭等进行复建。2006年,为了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李金镛其人其事和漠河深厚的采金文化历史,漠河县对李金镛祠堂进行了重建,整个建筑为明清仿古式风格。

  祠堂门前有长阶通到山脚,沿着台阶向上步行,走到山腰半处便见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金圣”二字,涂有金色的两个字在阳光的反射下耀眼夺目,走过石碑经过层层台阶便是一面浮雕墙,上面勾画着李金镛带领工人们淘金采金的幅幅画面。殿内正中塑有李金镛身着官服的座像,雕像上方写着“兴利实边”四个大字。两旁还置满了清时期的奏折、地契、官契等部分实物文本及复印件。左右是名人题写的匾额、挂联,记录了李金镛传奇的一生。

  TIPS

  游玩亮点

  手工和机械采金工艺、李金镛祠堂。

  沿途看点

  顺着胭脂沟的沟系,向西北行至209国道719路标,岔路口处,立有“妓女坟”标牌,按标所指,沿岔路行驶400多米,便到墓地。这里有一栋仿古式房屋。院内顺山坡筑起了一道墙壁,雕刻着《妓女图》:苗条俊秀的江南女子,秀发飘逸,扬头举目,是对黄金之梦的企盼,也是对悲惨命运的哀怨。

  景区位置

  胭脂沟:漠河县金沟林场(近加漠公路)

  李金镛祠堂:漠河县金沟林场西部一座山腰上

  交通路线

  祠堂和胭脂沟很近,仅300米左右的距离。如果从漠河县城前往,可以在客运站搭乘前往胭脂沟的客车,大概40分钟即到。

  自驾:沿S207向西北行驶进入旧S207,约行驶4.1公里,左前方转弯,行驶430米,到达终点。

  文|王丽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