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这条线 才算到过江西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民俗,三清山,婺源
  • 发布时间:2015-02-04 12:11

  秀美三清 老家婺源 神奇古窑

  江西,山川地貌雄伟秀丽,江河湖泊蔚为壮观,民俗风情千姿百态,文化底蕴悠久厚重。江西风景独好,众多景点因不同的地理地貌和文化背景,呈现出不同的游览重点。其中,三清山—婺源—景德镇这条旅游线路,不仅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江西秀丽山川,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江西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而且这三个拥有国家级5A景区的地方相依为邻,交通便捷,设施成熟,自驾游或自助游都十分方便。如果时间宽松,还可以加上路线附近的庐山和龙虎山,一次性把江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都逛遍。

  走过这条最有代表性的最美旅游线,领略了它的秀美和丰富,你会发自内心地领会到“江西风景独好”的真正内涵。

  最美的山

  三清山:秀中藏秀奇中有奇

  三清山的名号很多:“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世界最美的山”……在去三清山之前,可能会觉得这些名号言过其实;去过后却会由衷地感叹,这些口号毫不夸张。因为三清山的美,是这样显而易见。

  说三清山浓缩了众多名山优点也不为过,它东险西奇、北秀南绝,中峰巍峨,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毓秀。仙灵众相,惟妙惟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又曾是道家福地洞天。在并不大的山体呈现如此多感受,尤其难得。难怪有诗人感叹曰:“秀中藏秀奇中奇,云雾半羞半遮离。石怪神态处处迷,绝景三清最适宜”。

  三清山的风光,又以西海岸最为经典。西海岸栈道以悬空之高、栈道之长、路面之宽、视野之开阔,风光之秀绝,在全球都是罕见的。它倚崖而建,绕着山峰之腰、翠谷之顶,蜿蜒几公里,宛如一条长长的玉链装饰着山峰。漫步在栈道之上,蓝蓝的天是飘逸心情的华盖,飘飘的白云是仙人送来的霓裳。东边是漫无边际的悬崖绝壁为岸,西边是幽深莫测的峡谷为海,远处是连绵的群山雾海。在悬崖绝壁之上闲庭信步,远观壮阔云海、恢弘晚霞、连绵群峰、幽深峡谷,气象非凡。这种体验,令人一生难以忘怀。

  最后,还是用联合国世遗大会的严谨结论来总结三清山吧:“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和山峰,栩栩如生的花岗岩造性石与丰富的生态植被、远近变化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最美乡村

  婺源:乡愁在这里安居

  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中国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在中国人的乡愁里,梦里总是山清水秀、田野荷塘、老牛炊烟、流水人家。在飞速现代化城镇化的今天,能寄托中国人纯正乡愁情结的地方,已经没有几个了。

  而婺源,却像是为了这种乡愁量身定做的存在,它是中国人回得去的梦里老家。

  “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婺源的山不高,隐隐地起伏,温柔地把村庄拥在怀里;婺源的水不深,潺潺流出山谷,逶迤地环绕着村郭。山水间飘渺着朦胧雾纱,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白墙黛瓦的民居、斑驳的石径、典雅的廊桥、古意盎然的古村,透出一派水墨丹青的古中国韵味。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习俗,与婺源的岁月一起恬淡流淌。清晨,村庄苏醒了,炊烟袅袅升起,男人牵着耕牛下田,孩子出门上学,妇人添完灶膛里的最后一把柴,起身到溪边洗衣,乡村的一天开始了。徜徉在婺源依旧保留完好的一片片古村落,一条条历史街巷,一座座深宅大院,看着依门做针线的老奶奶,嬉戏着的小孩,手工蒸出的糕点,繁复细致的雕刻、舞动的板凳龙,还有那从远古年代传承下来的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瑰丽民俗,时光便仿佛退回到梦里才会出现的过去。而当夕阳西坠,燕子回巢之时,昏暗的巷子里的灯便一盏一盏次第亮起了,黄色的光晕呵护着寂静的乡村夜,一切都是诗一般的存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说尽了中国人对乡愁的寄托。作为古徽州缩影,婺源的时间是静止的,这里触碰不到时光飞逝的痕迹,青山在这里停驻,绿水在这里环绕,乡愁在这里安居。不论是窄巷老屋,还是习俗乡风,无不让人萦萦于怀。

  最美陶瓷

  景德镇古窑:看得见的时光印迹

  如同弥漫在鼻息间的空气,目及之处都有瓷器的身影。时光如水,在城市的肌理上默默流淌了千年,城市容颜已改,工匠与陶瓷之间的默契却还是最初的样子。

  器物是记录历史演变的标本。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诚挚地面对一件古老器物,便是在与一段久远的时光对话。上面的尘土和破裂痕迹,更像是一种“保持原态”的诉说。当时的生产环境怎样?它从哪些人手中诞生?这些对历史追寻的问题,会自然地跃入脑中。

  景德镇古窑传统手工制瓷作坊,由几栋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绕内院组成,踏进门,承袭了千年的制瓷工艺便全景展现在面前,踩泥、拉坯、印坯、利坯、挖足、施釉、画坯……各个步骤都在非常细致地向游客展示,你可以凑到面前看,可以用相机记录,看一块其貌不扬的瓷土是如何逆袭成一件工艺作品的全过程。

  展示这些手工制瓷技艺的老艺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精湛。每一天,从拉坯的王炎生的手中,都会产出几十或上百个成型的瓷坯;每一天,在汪申芳画满青花釉料的笔端,也会有等量齐观的茶花碗诞生。有人描述景德镇“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个非常普通的内陆城市,但只要在它的地面待够12个小时,你就能明白这座城市不凡的是它的市民,‘能在人间制造天堂的器物’。”当你目睹到他们与瓷土间的那份默契时,这句话就会变得很直观。

  顺着手工制瓷的流程,我找到了几十米后的清代镇窑。那是座附着了很多柴火气息的建筑,灰色的砖墙,黑色的屋顶,沿着墙壁堆放的烧窑燃料——大量松木柴,流露出一种肃穆的感觉。

  镇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代瓷窑。窑内分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二楼主要用来贮藏松柴。下雨天,一楼需要点灯,暖暖的灯光透过窗户和木头之间的缝隙向外传递光线,窑火香弥漫在一砖一瓦的每个角落,穿着布衣的窑工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在其中忙碌,安静地做着同样的工作。

  正所谓“岁月留痕”,对于任何人而言,“旧时光”是一种脑海里的影像,它晒在晾衣杆上,落在一砖一瓦的缝隙里,洒在一花一木间。能够成就一种熟悉感。对景德镇人而言,制瓷影像天然形成于心中。

  文、图|周雨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