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光鲜 更高档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光鲜,高档
  • 发布时间:2010-06-23 10:43
  中国是纺织业的鼻祖,黄道婆的故事流传几千年了,衣、食、住、行,衣排第一,当然,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吃饭排第一。男耕女织,一直是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中国人的最高生存境界,也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吟诵了几千年。

  但是,局限在几千年的农耕经济和清代以来的国力式微,导致了自西方工业化进程开始之后,中国纺织技术上的“不思进取”。在蒸汽机革命驱动下的西洋、东洋反客为主,成了中国纺织行业的主宰。自清末民国以降,“洋布”的优势已经锐不可当。一是质量,现代化纺织机器做出来的,质地当然远优于质量千变万化的手工做出来的;二是效率,人工一梭一线、一往一复干一个月,恐怕还不如一台纺织机一日的产量。

  中国民族资本自清末民初始,历尽艰辛,力图与西洋、东洋工业列强抗衡的产业,纺织业恐怕要算先锋和干将之一。自战乱平息以后,纺织业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国民经济最核心的产业之一,道理很简单,几亿人要穿衣服。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占据世界纺织行业大半壁江山,就有点里程碑式的味道了。在中国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最红火的时期,纺织行业功不可没。

  当然,就是因为这种辉煌与红火,为今日的诸多窘迫留下了伏笔。首先,这是经济发达国家把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高耗能、高污染的印染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的制衣行业,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盛、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环境下,印染纺织总体上算是发达国家的“鸡肋”,又离不开,又不想要,通过国际贸易的框架安排,由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国土大国接手,就“顺理成章”了;其次,正如所谓“微笑曲线”,中国的纺织行业被压在“微笑”的底部,面料设计、成衣设计、销售渠道些微笑的制高点,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就落了个打工的结果,还付出了能源、环境的沉重代价。

  金融风暴是西方发达国家玩儿出来的,代价得全世界来付出,中国的纺织行业也是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的,两头在外、同质化恶性竞争让中国大小企业家尝尽了苦头,没有定价权和销售渠道,没有品牌,纺织大国只是个虚胖的身躯而已。

  但我们总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人很聪明,几千年来遇到和化解的灾难无数,当下的纺织行业的困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回头一看,哎呀,放着一个13忆人的市场不做。岂不是舍近求远的笨伯。中国的国内市场大得很,可以施展的空间多得很,而且,国内市场由于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的分化,也是可以细分一番的,各种档次的企业都可以寻觅出自己的商机。

  低端产品市场自不用说,这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强项,中高端市场是当下中国纺织行业需要攻克的堡垒。在北京等地的大型百货公司的中高档服装部,还有为顾客量身定制中高档服装的门店,售货员拿出来的面料本,外国品牌的占了绝大部分,比如意大利、英国的品牌。从2000元/米到近万元/米的都有,中国的中高端消费群体,比一个欧洲大国的总人口还多,如果国产面料品牌能够争取到这批人,所谓“转型”岂不就成为了现实?

  在衣着上,在家装上,但凡用得着纺织品的地儿,国内的中高低端消费群体各有所好,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更光鲜、更高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