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里尔馆:历史对话未来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世博,里尔馆,历史,未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30 14:23
当法国里尔市市长玛蒂娜·奥布里和市议会,决定参加上海世博之时,有一个困惑,就是他们希望搞一个特别的展馆,他们并不想把“里尔欧洲馆”设置在规定的世博园区内,他们希望与上海这座城市用一种最亲密的方式接触,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落实这一想法。
使命最终落在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马伊容(Marion Bertagna)女士,以及一个由富兰克林 · 阿兹先生领导的建筑工作室的身上。
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马伊容对于上海的地理、人文并不陌生,她发现南京路是最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从地理上看,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并且距离世博园区内并不遥远,另外这条在1843年上海开埠后被称作“十里洋场”的马路,曾经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商业的发祥地,不仅曾经集中了如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中国第一批的商业公司,而且繁华至今。但是如何从全长10里的大马路上,寻找到“里尔欧洲馆”最终筹馆地?
马伊容在上海的中国朋友颇多,著名的艺术策展人赵丹虹是其中的一位,赵丹虹向法领馆推荐了一个叫“红庙”的场地。
区区一个“红庙”能否承载“里尔欧洲馆”在上海的世博呢?
文化的历史对接
法国人对举办“里尔欧洲馆”有一个关键要求:文化的历史对接。
“红庙”系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于清康熙六十一年改为道教正教派的道观,并按照道教传统,将内外墙面悉用紫红色刷新,故称之为“红庙”。
“红庙”的场地很有特色,一方面靠着南京路,一方面倚着一条青石板砌成的“石潭弄”而建。熟悉上海的人一定知道,“弄堂”才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核心。
当马伊容通知富兰克林 · 阿兹去“红庙”查看的时候,这位35岁的法国最有前途的建筑设计师,欢喜的手舞足蹈,因为他确信,这一与繁华商业街不对称的建筑,是“里尔欧洲馆”绝好的举办地,并且在这里举办的“未来纺织展”将绝好的展现工业时代与未来科技的时空交替。
后来,玛蒂娜 · 奥布里在主持“里尔欧洲馆”开馆仪式时说:“早在2004年,当里尔市被欧盟选为‘欧洲文化之都’,里尔和上海两座城市就已跨越了它们之间9000公里的距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那一年,上海将整条南京路‘搬’到了里尔,还将上海豫园的湖心亭完全复制到里尔的菲德尔布大街,整条街道都是上海的霓虹灯。我们就把菲德尔布大街重新命名为‘南京路’。在里尔,菲德尔布大街,或者说南京路相当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里尔市绝对的中心街道。”
很显然,马伊容、富兰克林 · 阿兹选中“红庙”来筹办“里尔欧洲馆”,既是里尔对上海的一次回访,同时也是两个城市之间历史的对接。这一次,法国人并不在意于如何奢华、也不注重排场,只在乎与上海的亲密接触。
尤为重要的是,“里尔欧洲馆”世博项目在5月1日至7月15日的举办期免除门票,任何参观者均可以进入。
那么,“里尔欧洲馆”究竟展览什么?她所承载的世博使命又是什么?
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去世博究竟看什么?
本届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指导了一个解读的方向,就是去领略和谐的人类科技文明。因此,每个世博馆有一个命题是一致的,就是反思工业、畅想未来。
根据富兰克林·阿兹的介绍,这次“里尔欧洲馆”所呈现的“未来纺织展”在2006年起已经在里尔(法国)、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科特赖克(比利时)、马克昂巴浩(法国)、曼谷(泰国)、卡萨布兰卡(摩洛哥)、雅加达(印度尼西亚)等七大城市做过巡展,累计观众人次达到338000人之多,富兰克林 · 阿兹预言,上海世博将刷新这一纪录。
“‘未来纺织展’是一次融合设计、艺术和高科技,从甜菜纤维到纺织物到纳米纤维的趣味展览。”富兰克林 · 阿兹表示,展览的不下20种的设置和作品,是“从最疯狂的梦中汲取的灵感再现”。
毫无疑问,即使是免费进场,你也有可能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你在这里看到的“未来纺织展”,没有T台上光彩照人的模特,没有时尚品牌的发布,这里只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对话”。
“时间对话”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里尔欧洲馆”的角度是纺织工业,但是绝对不是作为对欧洲工业的重返,恰恰相反,法国人用未来科技手段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反思。
“音乐织布机”、“光线所在”、“后蒙娜丽莎2”,是三个最不容忽视的展品:
“里尔欧洲馆”将“音乐织布机”放在一个独立的展厅里,也可见对这件展品的重视。
这一展品系由欧洲艺术家N.G. Kingsley创作的交互式装置。从外观上看,是把一个织布机改造成为一个音响和图像乐器。但这仅仅是表象,它传播了什么?
里尔人设想通过N. G. Kingsley的后现代创作,唤起人们对于里尔的记忆。在百多年前,在法国北方诺尔-加莱大区的首府—里尔,曾经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的领导者,并孕育了“霞日”(CHARGEUR)集团这样的欧洲最大的纺织企业。
“音乐织布机”传播的“时间对话”如何表达?你只需把手放到织布上,模拟织布操作那样前后左右移动,此时就可以听到悦耳的音乐。实际上,N.G.Kingsley利用现代声光学的原理,将纺织工艺从光影音转换到声响,从而回到了“过去”。尤为重要的是,“音乐织布机”的骨架,就是当时纺织机的用材。
和“音乐织布机”的“回归”意图不同,“光线所在”则完全是一个未来主义的作品。里尔人宣告了纺织材料在未来生活的升级运用,就是纺织材料替代光源,从而为低碳生活打造全新的跨产品运用。
“光线所在”系由Daniel Buren创作、Brochier技术公司开发的作品,其由光学纤维和发光二极管编织而成,展现了光学纤维纺织工艺领域前所未有的最新技术。你可以发现眼前的这块红白条纹相间的布料,在通电情况下,具有替代灯炮的效果。其传播的“时间对话”的意义在于,用未来低碳生活的标志物审问当代资源的浪费。
和“音乐织布机”、“光线所在”相比,“后蒙娜丽莎2”同样是用纺织品表达的装置,但却完全带有法国人的另类思维。
1502年由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在佛罗伦萨绘画的蒙娜丽莎,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但是500多年来,世人总能诠释出蒙娜丽莎不同的表达内涵。作为法国卢浮宫里的镇馆之宝,也被不计其数的后现代艺术解构,但里尔人这一次赋予了蒙娜丽莎纺织概念。
富兰克林·阿兹称“后蒙娜丽莎2”为“史无前例”。“后蒙娜丽莎2”实际上是由美国艺术家德沃若 · 思泊博使用了5184个纺织线轴,重新创作的巨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是,思泊博并不想这样了事,而是采取了作品倒置,并在前面放置一个凸镜水晶球,参观者可以通过一个水晶球来观看画面的细节。
利用凸镜水晶球不同的角度来看蒙娜丽莎,会发现微笑的不同侧面。思泊博的寓意在于关注5184个纺织线轴组成的颜色变换。“后蒙娜丽莎2”的“时间对话”的积极意义在于,由里尔人在纺织工业时代所缔造至今的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快乐。
但里尔人也提出了反向思考:工业时代所留下的人的异化,什么时候能够消失?
和谐的价值
海德格尔认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人的本质视作“理性的生物”是错误的,因为它遗忘或忽视了人身上比理性更为基本的属性。此属性被他称为“存在”。 实际上,海德格尔将人称为“存在”的主张,就是说人类社会需要和谐共存。但是工业却不断在瓦解和谐共存。因此,经历过欧洲工业革命的里尔人有责任劝告人类重归和谐。
里尔人试图通过“影子怪物”、“接触”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装置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影子怪物”系由欧洲艺术家菲利普·沃星顿从中国的皮影戏汲取灵感所创造。你可以站在由沃星顿特制的一块科技纺织幕布前,举起手,只要轻微地做一些动作,幕布的投影上就会产生各种像鬼魅那样异状的变幻。在感受其趣味的同时,沃星顿告诉你的是人类的恐惧,而这种感觉和工业时代对人性的冲击有关。
和“影子怪物”对应的,则是由法国艺术家组合Scenocosme创作,并借助参观者的身体来进行展示的“接触”。该装置是利用参观者的身体和皮肤建立起来的交互式音响装置。有趣的是,它需要2个人以上共同体验。当你把手放在“接触”上一个金属小球上,闭上眼睛,稍刻再让你的朋友把手放在你的手上,或者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金属小球就会发生悦耳的音乐,但如果是一个人,即使双手操作,金属小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Scenocosme试图利用这个并非纺织的装置,展示人与人的合作、心灵沟通。
显然,“里尔欧洲馆”借助“未来纺织展”所传播的展现工业时代与未来科技的时空交替,是具有包容性、多维性、对话性、非排他性的日常交往实践。正如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的:现代社会中理性危机不是理性与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或设计,它的潜力和价值应当在人类交往中充分发挥。
……
使命最终落在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马伊容(Marion Bertagna)女士,以及一个由富兰克林 · 阿兹先生领导的建筑工作室的身上。
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马伊容对于上海的地理、人文并不陌生,她发现南京路是最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从地理上看,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并且距离世博园区内并不遥远,另外这条在1843年上海开埠后被称作“十里洋场”的马路,曾经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商业的发祥地,不仅曾经集中了如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中国第一批的商业公司,而且繁华至今。但是如何从全长10里的大马路上,寻找到“里尔欧洲馆”最终筹馆地?
马伊容在上海的中国朋友颇多,著名的艺术策展人赵丹虹是其中的一位,赵丹虹向法领馆推荐了一个叫“红庙”的场地。
区区一个“红庙”能否承载“里尔欧洲馆”在上海的世博呢?
文化的历史对接
法国人对举办“里尔欧洲馆”有一个关键要求:文化的历史对接。
“红庙”系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于清康熙六十一年改为道教正教派的道观,并按照道教传统,将内外墙面悉用紫红色刷新,故称之为“红庙”。
“红庙”的场地很有特色,一方面靠着南京路,一方面倚着一条青石板砌成的“石潭弄”而建。熟悉上海的人一定知道,“弄堂”才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核心。
当马伊容通知富兰克林 · 阿兹去“红庙”查看的时候,这位35岁的法国最有前途的建筑设计师,欢喜的手舞足蹈,因为他确信,这一与繁华商业街不对称的建筑,是“里尔欧洲馆”绝好的举办地,并且在这里举办的“未来纺织展”将绝好的展现工业时代与未来科技的时空交替。
后来,玛蒂娜 · 奥布里在主持“里尔欧洲馆”开馆仪式时说:“早在2004年,当里尔市被欧盟选为‘欧洲文化之都’,里尔和上海两座城市就已跨越了它们之间9000公里的距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那一年,上海将整条南京路‘搬’到了里尔,还将上海豫园的湖心亭完全复制到里尔的菲德尔布大街,整条街道都是上海的霓虹灯。我们就把菲德尔布大街重新命名为‘南京路’。在里尔,菲德尔布大街,或者说南京路相当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里尔市绝对的中心街道。”
很显然,马伊容、富兰克林 · 阿兹选中“红庙”来筹办“里尔欧洲馆”,既是里尔对上海的一次回访,同时也是两个城市之间历史的对接。这一次,法国人并不在意于如何奢华、也不注重排场,只在乎与上海的亲密接触。
尤为重要的是,“里尔欧洲馆”世博项目在5月1日至7月15日的举办期免除门票,任何参观者均可以进入。
那么,“里尔欧洲馆”究竟展览什么?她所承载的世博使命又是什么?
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去世博究竟看什么?
本届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指导了一个解读的方向,就是去领略和谐的人类科技文明。因此,每个世博馆有一个命题是一致的,就是反思工业、畅想未来。
根据富兰克林·阿兹的介绍,这次“里尔欧洲馆”所呈现的“未来纺织展”在2006年起已经在里尔(法国)、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科特赖克(比利时)、马克昂巴浩(法国)、曼谷(泰国)、卡萨布兰卡(摩洛哥)、雅加达(印度尼西亚)等七大城市做过巡展,累计观众人次达到338000人之多,富兰克林 · 阿兹预言,上海世博将刷新这一纪录。
“‘未来纺织展’是一次融合设计、艺术和高科技,从甜菜纤维到纺织物到纳米纤维的趣味展览。”富兰克林 · 阿兹表示,展览的不下20种的设置和作品,是“从最疯狂的梦中汲取的灵感再现”。
毫无疑问,即使是免费进场,你也有可能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你在这里看到的“未来纺织展”,没有T台上光彩照人的模特,没有时尚品牌的发布,这里只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对话”。
“时间对话”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里尔欧洲馆”的角度是纺织工业,但是绝对不是作为对欧洲工业的重返,恰恰相反,法国人用未来科技手段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反思。
“音乐织布机”、“光线所在”、“后蒙娜丽莎2”,是三个最不容忽视的展品:
“里尔欧洲馆”将“音乐织布机”放在一个独立的展厅里,也可见对这件展品的重视。
这一展品系由欧洲艺术家N.G. Kingsley创作的交互式装置。从外观上看,是把一个织布机改造成为一个音响和图像乐器。但这仅仅是表象,它传播了什么?
里尔人设想通过N. G. Kingsley的后现代创作,唤起人们对于里尔的记忆。在百多年前,在法国北方诺尔-加莱大区的首府—里尔,曾经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的领导者,并孕育了“霞日”(CHARGEUR)集团这样的欧洲最大的纺织企业。
“音乐织布机”传播的“时间对话”如何表达?你只需把手放到织布上,模拟织布操作那样前后左右移动,此时就可以听到悦耳的音乐。实际上,N.G.Kingsley利用现代声光学的原理,将纺织工艺从光影音转换到声响,从而回到了“过去”。尤为重要的是,“音乐织布机”的骨架,就是当时纺织机的用材。
和“音乐织布机”的“回归”意图不同,“光线所在”则完全是一个未来主义的作品。里尔人宣告了纺织材料在未来生活的升级运用,就是纺织材料替代光源,从而为低碳生活打造全新的跨产品运用。
“光线所在”系由Daniel Buren创作、Brochier技术公司开发的作品,其由光学纤维和发光二极管编织而成,展现了光学纤维纺织工艺领域前所未有的最新技术。你可以发现眼前的这块红白条纹相间的布料,在通电情况下,具有替代灯炮的效果。其传播的“时间对话”的意义在于,用未来低碳生活的标志物审问当代资源的浪费。
和“音乐织布机”、“光线所在”相比,“后蒙娜丽莎2”同样是用纺织品表达的装置,但却完全带有法国人的另类思维。
1502年由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在佛罗伦萨绘画的蒙娜丽莎,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但是500多年来,世人总能诠释出蒙娜丽莎不同的表达内涵。作为法国卢浮宫里的镇馆之宝,也被不计其数的后现代艺术解构,但里尔人这一次赋予了蒙娜丽莎纺织概念。
富兰克林·阿兹称“后蒙娜丽莎2”为“史无前例”。“后蒙娜丽莎2”实际上是由美国艺术家德沃若 · 思泊博使用了5184个纺织线轴,重新创作的巨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是,思泊博并不想这样了事,而是采取了作品倒置,并在前面放置一个凸镜水晶球,参观者可以通过一个水晶球来观看画面的细节。
利用凸镜水晶球不同的角度来看蒙娜丽莎,会发现微笑的不同侧面。思泊博的寓意在于关注5184个纺织线轴组成的颜色变换。“后蒙娜丽莎2”的“时间对话”的积极意义在于,由里尔人在纺织工业时代所缔造至今的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快乐。
但里尔人也提出了反向思考:工业时代所留下的人的异化,什么时候能够消失?
和谐的价值
海德格尔认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人的本质视作“理性的生物”是错误的,因为它遗忘或忽视了人身上比理性更为基本的属性。此属性被他称为“存在”。 实际上,海德格尔将人称为“存在”的主张,就是说人类社会需要和谐共存。但是工业却不断在瓦解和谐共存。因此,经历过欧洲工业革命的里尔人有责任劝告人类重归和谐。
里尔人试图通过“影子怪物”、“接触”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装置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影子怪物”系由欧洲艺术家菲利普·沃星顿从中国的皮影戏汲取灵感所创造。你可以站在由沃星顿特制的一块科技纺织幕布前,举起手,只要轻微地做一些动作,幕布的投影上就会产生各种像鬼魅那样异状的变幻。在感受其趣味的同时,沃星顿告诉你的是人类的恐惧,而这种感觉和工业时代对人性的冲击有关。
和“影子怪物”对应的,则是由法国艺术家组合Scenocosme创作,并借助参观者的身体来进行展示的“接触”。该装置是利用参观者的身体和皮肤建立起来的交互式音响装置。有趣的是,它需要2个人以上共同体验。当你把手放在“接触”上一个金属小球上,闭上眼睛,稍刻再让你的朋友把手放在你的手上,或者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金属小球就会发生悦耳的音乐,但如果是一个人,即使双手操作,金属小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Scenocosme试图利用这个并非纺织的装置,展示人与人的合作、心灵沟通。
显然,“里尔欧洲馆”借助“未来纺织展”所传播的展现工业时代与未来科技的时空交替,是具有包容性、多维性、对话性、非排他性的日常交往实践。正如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的:现代社会中理性危机不是理性与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或设计,它的潜力和价值应当在人类交往中充分发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