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仅前5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了30。8%。市场普遍分析并结合下半年预期认为,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应该可以实现8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将有望紧随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中国的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经过历次演变,目前主要包括: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国家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央视《新闻1+1》节目指出,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GDP的平均增速,企业、个人甚至地方政府压缩开支,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许多专家建议财政收入及支出应该更多惠及民生,政府应该出台相应减税的措施,从而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负担,平衡富国和富民的关系来夯实经济结构。
针对历史数据来看,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甚至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
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达11。7%,而GDP增速为8。7%。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9%左右,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20。4%、25。7%、20%、21。9%、31。4%。财政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速。如何发挥税收分配的优化作用,通过合理分配财政支出来达到经济刺激和拉动作用是摆在当前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伴随着近日长春市政府采购豪华笔记本电脑等争议事件,可以理解在财政收入高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支出需要做到公正透明,个人和企业的纳税负担应该合理化等诸多现实问题。
造成不公平感的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69。3%下降到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储蓄占GDP的比例已处于全球高水平,这与经济转轨过程未能充分解决企业成本(利润)扭曲密切相关。
企业未将成本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润转移成养老、医疗和保险等支出,导致企业储蓄显著上升。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如何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决胜因素之一。
据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日前披露,“现在政府的行政支出占到财政收入的20%,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2倍。”
而政府在民生支出方面显得比较“小心”,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约6。85万亿元,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三项支出占比仅15%。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61%。如何把财政支出的中心从政府支出向民生方面转移也是当前的难题之一。
摆在面前的问题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重视公平与正义,在国富和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民强对中国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资深投资咨询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